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6837 | 阅读:

作者:成静
  【摘要】新工科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理论知识过硬,更要实践能力适应新技术革命发展的需要。高校要在培养模式体系、实践教学力量以及实践场所上面加大改革力度。
  【关键词】新工科 实践教学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9-0251-02
  现今的社会呈现飞速发展的态势,日新月异,科技进步的脚步势不可挡,这就对工科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家把住了脉搏,教育部提出了新工科建设的思想。新工科不是在于重新规划出一种新的专业格局,而是在原来专业的基础上对工科人才进行创新型培养。现在工科毕业生一般会进入三大块进行发展,分别为技术实施、技术研发、技术管理,如果仍按过去的老师能教什么就学什么,就可能导致学生与实际脱节,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学校应该要在学生进校前就按照现在社会需要以及学校为主培养何种人才制定出学生的毕业目标,按目标制定出支撑毕业目标的培养要求,按要求制定出培养方案。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的目标自然会有所区别。但无论是技术实施者、研发者还是管理者纸上谈兵肯定不能满足现今技术发展的需要,除了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外,将理论用于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地方上的综合性大学,工科专业如何合理利用地方环境资源为实践所用是值得探索和思考的。
  在新工科之前国家提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这个计划实施中也提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发现了存在一些问题。比如:
  (一)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同步改进,实践学时偏短。学校仍认为理论课时不能少,老师的课堂教学就是满堂灌,方式方法比较陈旧,学生也依赖老师的教,实践环节由于时间短,任务重也来不及完成,老师们只能安排简单重复性的任务,导致实践锻炼不够,甚至模仿严重,无价值。
  (二)具备实践指导能力的师资队伍资源不足。现在教师队伍中,有工程背景的趋于老龄化,这一部分人员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但思想容易受过去的影响,容易固化;还有一部分人员就是毕业后就进入高校工作的教师,没有在企业的实践经验,完全依赖自己读书时的一点实践机会,只剩下一小部分人员具备真正的实践指导能力,精力有限,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实践技能。
  (三)校内校外的实践场所缺乏。校内实验室教室匮乏,经常一个实验室放置几种实验器材,台套数无法满足学生数的要求,所以经常学生需要分多批次进行有关实践活动。校外实践场所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企业的经济因素、企业场地的容纳因素、企业安全因素都制约着学生在校外实践效果,导致现在有些校外实践变成走马观花,有些专业因为效果不佳就取消了部分校外实践。
  新工科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在实践教学环节更加努力地想办法解决现在存在的问题,这样不至于让我们的毕业生被时代所淘汰。
  (一)在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只要经历过认证的人都会发现,它是对人才培养方案一次很好的整理过程。实践教学占比有着很严格的要求,当然这也不仅仅是对学时的要求,还对实践环节的构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能只是停留在被动学习上面,要将学生作为培养的主体,让他们能自主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保护创新意识的产生。
  (二)准备充足的实践教学力量。首先,努力引进具有实践工作背景的教师;其次,想办法对无经验的年轻的教师进行培训,可以让学校有经验的老师带领教学,可以让企业单位的专业人员到学校对他们进行专业的培训,还可以让老师们去企业挂职锻炼,这个是最有效的、最直觀的培训;企业单位的专业人员不但可以培训教师,也同时可以成为兼职教师,协助学校教师共同进行实践教学。
  (三)建设好校内外实践场所。
  (1)学校要重视对校内实践场所的建设维护,要配置符合生比的台套数实验器材,除了满足课堂需求外,也能够满足学生创新创业的需求。
  (2)校际共享实践场所及器材,学校的财力毕竟有限,有些器材可能不是所有学校都有能力或有必要购买,避免资源浪费,校际之间可以互相提供一些开放实验室及器材,也有利于校际交流。
  (3)更多、更新的实践场所都不是高校所能创建出来的,这就需要更多的校外实训平台来补充。
  在企业中建设更多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帮助企业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设置专门的实训流程。
  与企业合作在教学之外,设置创新性平台,产学研的合作平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学校提供创新人才。学校借用企业的平台带学生进行创新型研究,企业借用学校人力资源进行创新开发,互惠互利。
  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是更有利于学校和企业发展的模式,地方性高校要立足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为企业单位输送人才,与企业合作定向培养学生,学生一方面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一方面可以到企业定期实地训练。
  在新工科的背景下,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方式必须要改变,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要。培养的体系的变革、实践教学力量的壮大、实践场所的配备都是值得不断探索和思考的。
  参考文献:
  [1]贾卫平.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应用型机械类人才工程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38-40,47
  [2]赵雪霞.机械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建设方法[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7):88-91
  [3]陈炜.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初探[J].教育管理.2013(1):155
  [4]周静.新工科背景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165-168,176
  [5]姚利花.综合性高校在实践教学中培养新工科创新型人才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12):1-2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