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6975 | 阅读:

作者:于宁波 陈玮 时统军
  【摘要】医学院校人文社科类课程的教育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了解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搞好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学的基础。本文从明确医学人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目的和意义,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提高教师素养,实现医学与人文的互通等方面提出了提升高校人文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
  【关键词】医学院校 人文社科类课程 教育教学
  【基金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2014SJD445)成果。
  【中图分类号】C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9-0248-02
  一、某高校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学的现状
  通过与某高校教务处等部门人员沟通,对该校在人文社科类课程设置、课程教学等方面进行了访谈;通过问卷调查法,对该校本科大一至大五的学生开展了人文社科类课程的满意度调查,调查对象来自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等6个专业,问卷以不记名形式完成,共发出问卷830份,回收问卷826分,其中有效问卷806份,回收率99.5%。调查结果如下:
  1.必修课
  从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看,学校的社会科学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门课程,共计180学时,占总学时的5.3%;医学人文课程包括《医学法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导论》《医患沟通》等五门课程,共计93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约2.7%。
  2.选修课
  学校共开设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选课22门,每门课程至少为18学时。其中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4门,分别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医学生生命教育、中医心理学、神经科学;艺术类课程14门,分别为哲学艺术导论、音乐美学欣赏、戏曲鉴赏、中外影视鉴赏、形体舞蹈鉴赏、硬笔书法、美术鉴赏、影视鉴赏、创造学基础、健美舞蹈鉴赏、英语文学名著选读、中国古代文化与制度、社交礼仪等。
  二、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1.人文课程的数量偏少,比例偏低
  2003年,中国自然辨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在《关于加强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社会医学教学与学科建设的建议》中指出,要明确规划人文社会医学核心课程与体系,建议本科必修的人文社会科学核心课程应包括:《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医学史》《医学概论》《医学社会学》《医学语言学与医患沟通技巧》等7门课程。目前,学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只有五门,《医学史》和《医学哲学》课程还没有开设,医学人文课程的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只有2.7%,与欧美国家相比,明显比例偏低,他们的人文社会医学的课程占总课程的20%左右,其中以美国、德国为多,达20%~25%,英国、法国、日本为10%~15%。
  2.人文课程的课堂教学手段落后,效果不好
  从调查的结果看,学生对学校的人文社科类课程的教学满意度不高。教学多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没有把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挖掘专业学科深厚的人文底蕴;没有将人文知识整合到医学实践中去,引导学生加强对人类生命、死亡及生存意义等方面的理解;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先进,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表达思想、交流观点的能力。在课堂上,老师讲的时间多,学生被动的被灌输知识,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调查也发现,对教师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情况,满意的只占13.3%,比较满意的占36.2%,一般的占44.2%,不满意的占6.3%,满意度整体不高,因此,教师的人文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提高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教学效果的路径探析
  1.要让师生进一步明确人文课程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人文课程教学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是为国家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应该围绕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这个目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要求,认真落实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对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做到在理念上不斷更新,在思想上足够重视,在教学中统一规划,在实践中科学指导,从而真正培养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
  2.要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实现人文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学的统一
  既要构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相结合,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还要做到医学人文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互补衔接,既要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还要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到思政课程当中去。
  3.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医学的实践性特点,要求在医学教育的见习、实习阶段,尤其应注重加强人文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医学生的见习、实习活动阶段不仅仅是对医学知识技能的实习,也是对医学人文知识和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为此,要进一步深化临床教学改革,让学生早期进入临床,通过早期进入临床、见习、实习等活动,不仅能让医学生熟悉医院工作环境,掌握临床知识、理论和技能,更能加强学生医德医风、职业道德、基本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责任教育,使学生充分去尊重病人的生命、尊重病人的人格、尊重病人的医疗权利、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从而为他们以后成为具有良好医学素质的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与哲学杂志社.关于加强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社会医学教学与学科建设的建议[J].医学与哲学,2003(3):1~4.
  [2]宫亮,周向东,熊玮.国外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特点和我国的现状分析[J].教育论坛,2011(23):106-107.
  [3]张颖,李华.我国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科教文汇,2006(6):20-21.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