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9064 | 阅读:

作者:樊悦宁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综合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全日制大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对于该课程的授课模式及学习模式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灌制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单方面的讲解灌输,学生被动接受。鉴于本课程理论性较强,内容枯燥乏味,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低,甚至翘课。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堪忧。为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试图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做”“乐”“赛”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做”“乐”“赛”模式就是要求全员参与,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为主动地位,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实现做中学、学中赛、赛中乐,从而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做”“乐”“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模式
  一、“做”“乐”“赛”教学模式概述
  “做”“乐”“赛”教学模式由香港理工大学黄德辉教授提出,它集“做”“乐”“赛”于一身,但绝对不是三者的简单相加,它是一种“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将认知学习过程与职业行动结合在一起,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以學生为主体,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赛、赛中乐的教学模式。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困境
  全国普通高校,统招本专科在入学第一学期均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或《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课,此类课程的教学环境出现老牛拉车现象。单方面的理论知识灌输,造成了教师在台上颇有激情的讲,台下学生完全屏蔽视听,既不抬头也不竖耳。聊天、玩手机、吃零食甚至睡觉现象严重。随机了解学生对思政课的态度,得知一多半以上的学生不爱听思政课,原因是“没意思”、“无聊”、“都懂无需听课”甚至有些同学认为思政课没必要开设。本科生虽然基础好、成绩高学习自控力更强一些,不过在思政课的学习兴趣上并无明显优势。
  面对如此不堪的课堂环境,创新《基础》课的教学模式,采取“做”“乐”“赛”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必要的。
  二、 “做”“乐”“赛”教学模式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实施意义
  (一)“做”“乐”“赛”教学模式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实施步骤
  1、确定任务目标
  基于《基础》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不能直接对理论进行讨论或操作。所以,第一步:教师需要精心选择一个与本次教学内容相关联的社会问题,并且要求这一问题有很强的可论性或实操性,问题的解决需要回归到所学理论内容,务必使理论与实际相融合。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是主导,必须充分备课,关注社会热点,以便能够寻找最合适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开展“做”“乐”“赛”的教学模式。
  2、划分讨论组
  任务目标确定后,第二步将全班学生平均划分为几个小组(4-6个),(可由班委执行该环节),若班级人数无法达到平均分组可相对平均,小组成员的划分可按照座位就近组合,划分小组前需抽出4-6名班委参与评分,评分人员不参与讨论发言。划分小组的要求是达到全员参与。
  3、小组集体讨论
  小组划定后,第三步便是各小组就老师下达的任务展开小组讨论,讨论时间可以根据上课时间或问题的难易程度而定(教师定夺)。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是主体,可以根据学材、自己的知识构架、所见所闻、实践经验畅所欲言 ,自由发挥,这样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带动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但是,这样的自由发挥很可能带来课堂秩序的混乱,这就需要老师的监督,虽然这个环节学生是主体,但老师也不是旁观者,而是整个讨论过程的监控者。
  4、小组代表发言
  讨论过后,到了小组代表发言的环节了,在这个环节中,每一小组推荐一名发言者代表本小组对讨论问题的的观点作出发言,小组代表发言的环节每个小组必须执行,无弃权的选择,发言时间定在5分钟以内,第一代表发言完毕,允许第二代表补充发言(最多两个代表)。代表发言的过程中其他小组保持安静不得反驳(不是辩论)。
  5、评委打分
  每一小组代表发言完毕,评委便可依据评分标准(老师定标准)为该组打分,分数评定必须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可有丝毫偏袒。
  6、教师点评总结
  待小组评定之后,老师针对各组得分和表现给与点评嘉奖,针对任务目标老师分析讲解,将该热点问题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相互结合起来,引导大家如何用理论解释现象。在该环节中,教师是主导,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理论知识。
  (二)“做”“乐”“赛”教学模式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实施意义
  1、学习热情提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使用“做”“乐”“赛”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填鸭式的枯燥乏味,摒弃了学生被教材严重束缚的弊端。学生自由讨论、评比打分,在这种做一做、比一比的学习模式中找到乐趣。无疑极大提高了学生对学习《基础》课的兴趣。通过此教学方法,实现做中学,学中赛、赛中乐,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收获了知识。“做”“乐”“赛”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强《基础》课的授课效果,意义重大。
  2、自主学习能力提高
  采取“做”“乐”“赛”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集体讨论的过程中,不仅训练了自身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加强学法指导,在老师的正确指导和激励下,培养了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了厌学情绪,重建自信,能够乐学、善学、勤学,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3、创新了考核方式
  “做”“乐”“赛”的教学模式也改变了传统模式中一纸试题决定学生能力大小的片面考核方法,集体讨论、代表发言也成为《基础》平时成绩评定的内容之一,这样的方式更能客观科学的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得考核方式不再固定死板,考核结果也更加公正有效。
  4、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赛”的环节使得每个小组成员背负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力争为自己团队做贡献的团队意识油然而生,小组成员间在讨论的过程中表现出通力合作的状态,齐心协力力争将自己最优秀的成果展现出来,以求得好成绩。获冠小组成员表现出满满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做”“乐”“赛”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做”“乐”“赛”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完全摒弃了填鸭式的灌输。它是建立在学生自我成才需求基础上的,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式教学模式,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增强了对当代大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了积极主动的课堂参与意识,激发了大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激情,“做”“乐”“赛”的教学模式适应了时代发展对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更高要求,也迎合新时代大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开展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它将进一步推进全国高等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顾土东.浅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11).
  [2]李亚楠.浅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特点.万方.
  [3]本志红,对分课堂: 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万方.
  [4]吕慧萍.高校思政课“灌—启”式教学模式探讨[J].理论导刊,2005(9):82-83.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