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9003 | 阅读:

作者:王乐昌 姜瀚哲
  【摘要】在信息社会,大众传媒广泛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社会环境、思维模式、价值观念、文化结构、教育发展、精神世界,并构成媒介生态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运行的有机组成部分,大众传媒也必然对它产生深刻的影响。大众传媒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探讨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时,也要重视分析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大众传媒 思想政治教育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086-02
  媒介生态环境下,大众传媒具有传播者与受众之间信息流动和沟通的作用,同时还具有监视环境、传递社会遗产和提供娱乐的功能。随着科学的进步,大众传媒不断整合和强化自身功能,以其数字化、交互性、高技术支持等构筑了一个全球性、开放性、全方位的信息空间,从而介入到社会经济、政治和个体社会化中,传递着价值观念和大众文化等,成为环绕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现实环境之一,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
  一、大众传媒的内涵
  大众传媒中包含了传媒二字,所谓的传媒也就是传播媒介的简称,对于传播媒介的概念理解,美国著名的传播学者威尔伯·施拉姆对此解释为,媒介是“插在传播过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1]大众传媒作为一种工具,它包括了报刊、书籍、网络等等;但当作信息传播的组织机构则是涵盖了出版社、报社、电视台、网站等一些组织。[2]不管从那些方面对大众传媒进行界定,都要明确一点那就是媒介和媒体是不同的意思,“媒介”主要是体现在“介”字上,而“媒体”是注重在“体”字上,强调一种人员结构和组织,媒体是媒介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具体对于大众传媒而言,是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是传播信息的载体和工具,是指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介于传播者和大众之间,是报纸、杂志、书籍、电影、广播、电视、网络等的总称。它涵盖了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一是,传播者通常指的是个体、企事业单位或者组织;二是,接受者是生活在不同地方数量很多的个人;三是,大众传媒是能够复制和传播大量信息内容的手段。不仅如此,大众传媒还有着一个发展过程,它的发展过程不是新旧更替的,而是以叠加的方式。也就是说旧媒介不因新媒介的出现而消亡,而是在新媒介的竞争中去吸取新的元素,进而来继续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某种需求。按照大众传媒发展的顺序,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和数字媒介。现在,这些媒介形态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媒介生态环境,成为了我们生存的一大背景,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大众传媒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策略
  (一)正确引导大众传媒的娱乐化倾向
  大众传媒是一把“双刃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工具的大众媒介,作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益补充,其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大众媒介的娱乐化倾向对思想政治教育也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大众传媒的第一角色应该是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论坛,其次才是经济利益创者”,[3]但在现实中,大众传媒却存在着娱乐化倾向。在美国,著名传播学者威尔伯·施拉姆在对美国大众传播媒介的实证研究基础上指出:“大众传播主要被用于娱乐所占有的百分比大得惊人。几乎全部美国商业电视(除了新闻和广告),大部分畅销杂志(除了登广告那几页),大部分广播(除了新闻、谈话节目和广告),大部分商业电影,还有报纸内容中越来越大的部分——都是以让人娱乐而不是以开导为目的的。”[4]商业化操作使得大众媒介的娱乐化倾向日趋明显。在我国,一些调查显示,娱乐性内容所占的比例也達到70%以上。网络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可低估,尤其是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如果他们的社会化过程主要靠网络来完成,那么“他们可能会把网络中培养出来的任性、放纵、撒谎、不负责任、不守规矩等习惯,也应用到物理世界中。”[5]因此,对待媒介的娱乐化倾向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坚持正确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二)增强大众传媒的主流道德文化信息传递功能
  大众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某种程度上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信息平台,进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空间。但大众传媒本身不是一个“规范的学堂”,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不会自动培育出社会需要的人。媒介的多样性和内容的繁杂性,使传递的信息很可能“良莠不齐”,而一些消极、错误的文化信息对主流的道德文化信息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因此,必须防止大众传播媒介的不当使用。曾担任几任美国总统的高级顾问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在充分注意到电视这种大众媒介影响力的同时,指出:“电视的一些节目恰恰破坏代代继承的传统和价值观念”。[6]由此可见,低成本、高收视率在给电视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削弱了大众传媒的道德教育功能,使之陷入困境。这种消极的影响很容易消解大众传媒传递主流道德文化信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很容易造成个体选择上的迷惑,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消解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此,在我国,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把增强大众传媒的主流道德文化信息传递功能作为一个重要的着力点。
  (三)提升大众传媒的“公信力”
  从大众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来看,媒介的公信力是最重要的传播资源。公信力,是传媒基于发布新闻、信息的可信度而在受众中产生的影响力。大众传媒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基础是必须得到民众的信任和信赖,而要得到民众信任和信赖的一个重要前提便是必须具有公信力。媒介公信力建立在公正性上,从美国大众媒介的发展历史来看,无论纸质的报纸、杂志,还是电视,媒介的公信力总体上表现为下降的轨迹。[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众媒介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公信力也受到了一些影响。在我国,党和政府“喉舌”的地位曾经赋予传媒巨大的“无形资产”,而今面对文化选择的多样性,媒介靠什么获得公众的信任,是所有媒介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
  三、小结
  综上所述,在现代的信息社会,大众传媒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由于大众传媒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自身的原因,使得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既产生了积极有益的作用,又不可避免的带来消极影响。因此,我们只有掌握大众传媒的规律,把握其本质,积极探索大众传媒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对策,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地推向现代化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王宇.大众媒介导论[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2.
  [2]杨仲航.新时期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文化功能[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5:2.
  [3]樊葵.传媒歧视:论当代信息传播中的不平等[J].中国传媒报告,2003(3),58.
  [4][美]威尔伯·施拉姆等.传播学概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89-91.
  [5]陈卫星.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253.
  [6][美]布热津斯基.大失控与大混乱[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75.
  [7]喻国明.论我国大众媒介公信力的现状与问题[J].新闻与写作,2005(21),83.
  作者简介:
  王乐昌(1990.08-),男,汉族,山东聊城人,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专职辅导员,中共党员,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姜瀚哲(1990.06-),男,汉族,辽宁营口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辅导员,中共党员,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