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282 | 阅读:

作者:陈亮
  【摘要】发散思维是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多方面、并提出许多假设和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在中学科学教学中充分优化学习情境,有利于形成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氛围,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善于对现有知识和信息进行新的加工与组合,发展发散思维。
  【关键词】学习情境 发散思维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7-0168-02
  激发发散思维需要学习情境能提供学生感兴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问题,这要求能够从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学习情境中的问题要具有真实性、悬疑性和可变性等特点,更要充分体现学习情境的主体性,以便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发散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一、优化学习情境的意义
  学习情境是为了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在学习获知过程中建构知识达到高效而提出的一个环境或背景。建构主义认为,学校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应该是从学习情境中抽象而来的,但一般的常规性知识和基础技能经常被忘记或是长期没有被激发出来,所以学习者在解决实际问题或需要整合和运用时很难回忆或提取出来。
  建构主义还主张:学生的知识是在学习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科学学科内部的意义建构。这就要求教师对已有的教学方法、方式、特点和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敢于挑战固有的教学习惯,在教学中求创新,求突破。
  二、优化学习情境的针对性,发展学生发散思维
  新课程背景下的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是将提前准备好的知识内容交给学生,而是在课堂展示出与实践中科学探索相似的探究过程或情境。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发现规律,勇于质疑,勤于思考,体验探究式学习的精髓,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思路得到拓宽,发散思维得到启迪,发散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使学生的学习力得到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提高。
  (一)创设真实性的学习情境,拓展发散性思维的途径
  对于一些疑惑性的问题或寻找规律性的结论,创设真实性的实验探究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掌握合理的科学方法。探究实验是人们探索科学规律和验证科学规律的最主要的手段,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和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是中学科学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案例1 金属活动性的应用
  在金属活动性应用的学习中,有部分同学很难理解和掌握。当两种或多种盐溶液同时存在时,哪种金属先从盐溶液中被置换出来,比如像CuSO4、AgNO3的混合液中放入铁片,谁先被置换出来?从什么角度考虑这个问题?部分同学看到此类问题,没有从金属活动性角度去考虑,即使老师分析了,学生也很难接受,还是很有疑惑。碰到此类问题时,可以设计实验方案,在进行实验探究。
  (1)将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白色物质析出,当溶液变成淡蓝色时,取出铜丝。
  (2)再往溶液中滴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此时混合液中含有Cu(NO3)2、AgNO3溶液,再将铁丝插入混合液中,观察现象?先由白色物质析出,然后又红色物质析出,分析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3)同样如果在锌片和铁片同时插入硫酸铜溶液中,理论上哪种金属片上先出现红色物质,分析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4)通过以上两种情况分析较某(多)种活泼金属和多(某)种较不活泼金属的可溶性盐混合反应的规律,也可以从实质上进行分析,失电子能力强的易与得电子能力强的金属阳离子先反应。
  (二)创设悬疑性的学习情境,增强发散思维能力
  增强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可以宽角度、巧方法、多途径去解决实际问题,来源于现实背景和简单问题的悬疑性学习情境更能吸引学生去发现问题、变通性地去解决问题。悬疑性的学习情境能帮助学生善于提出合理的实验方案,训练思维的变通性,有助于开阔思维高度,提高思维层次,从而充分体现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
  案例2 大气的压强到底有多大
  学生们通过多种实验证实了大气压的存在,也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知道了大气压很大,但对于大气压强到底有多大一直有疑惑,针对大气压强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1)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合作交流与评价,确定原理简单、操作简便、可行性强的实验探究。
  (2)根据实验方案,测量相应的数据,粗略计算当地的大气压强,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方案一:利用工具测出所用仪器的直径;思考如何做到能比较准确地测出大气压的作用力?应该怎样操作,理由是?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对实验的数据该怎么处理?计算当地的大气压值。然后让学生谈论该实验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三)创设可变性的学习情境,提升发散思维品质
  创设探究式学习情境不能脱离教学目标,不能脱离学生学习实际,要避免超标、超前、贪多、过难等现象,新课程科学学科内容比较广泛,但只是都较浅显,更加强调和突出了基础性,更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探究活动中,可以分小组探究,也可以自主探究,也可以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探究,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活动中进行探究,探究活动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抓住探究的核心要素,灵活选择探究模式,探究环节可多可少,各环节顺序也可以不固定。如:可以开展“问题—验证—结论”的小型探究;探究形式可以多样,如:观察类、调查类、收集资料、讨(辩)论类,实验探究类,小组协作类等,根据学生的智力因素、已有知识水平、心理素质、学习风格的差异,可以提出不同水平层次的探究要求,如,结构型探究、指导型探究、开放式探究等,探究活动可以从课堂延伸课外,还可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比如在學习发电机和电动机工作原理时,可借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进一步深化对其工作原理的理解,巩固探究效果。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