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578 | 阅读:

作者:张丹青
  【摘要】著名教育学家蒙台梭利,就人对事物的认知过程做过这样的描述“我听到了,我忘记了;我看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参与学习、自主学习对学生知识内化的重要性。“学案”教学的主体就是学生,它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关注学生的学,即学习不是简单的灌输、教授,而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上,通过参与体验、积极思考、实践探索,建构、内化新知。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依托“学案”教学,可以为学生的自学思考、实践探索提供开放的空间,真正激发学生的自学潜能。
  【关键词】自主学习 学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146-01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策略是“以生为本”。它们都突出一个理念,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授了什么,而是学生学了什么。然而,在新课程的今天,“培训式、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仍然普遍存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仔细分析,其主要原因如下:
  1.课时问题。一周一节信息技术课,教师需要5分钟左右的时间激趣导入。5分钟左右的时间交流展示作品。为了保证学生至少有20分钟上机操作时间,老师真正讲授新知的时间只有控制在10分钟左右。
  2.学生个体差异问题。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使得短短10分钟的讲授时间,更是“雪上加霜”。学生因来不及思考、吸收、内化新知而导致习惯性的依靠老师解决困难。久而久之,课堂变成“满堂灌”,学生缺乏探索、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二、编写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学案
  1.预习提示,学习建议。学生通过预习提示能够明确知道预习的教材范围、预习的要求、方法等。这一栏目的编写应体现教师针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指导性。如学生在运用学案进行预习时,能明确应自学教材的哪一部分内容,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尝试解决等。
  2.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目标能够明确通过预习需要掌握的新知。学习目标的设定应避免使用“了解”等模糊语言,多用“初步掌握”、“能够运用”等可检测预习效果的明确用语。
  3.智多星。学生通过智多星能够获取信息知识、操作小技巧等。学生在学习与探究过程中会遇到若干问题,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来说,大部分问题是比较简单的,诸如不会进行大小写切换、不会保存文件等等。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分析学情,遵循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预设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想学生之所想,想学生之所难。
  4.新知准备 我没问题。“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教师编写此栏目内容时应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尊重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从新旧知识迁移的角度出发,设计问题。
  5.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自主学习是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借助学案自学,思考、探索、质疑、释疑的过程。教师在编写此栏目中的内容时应明确,内容上,学案是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是将教材中分散的学习内容重组为问题化的学案。形式上,学案是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变为具有探索价值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循序渐进地自学、思考、探究。
  6.动手实践 检验真知。学生在预习、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自学效果的检测。这一栏目是为学生提供检验真知的方法。
  7.我的学习随笔。其目的一方面是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整理、再归纳,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可以使老师掌握学生自学情况。
  8.学以致用 巩固拓展。此栏目是对本节课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师在编写此栏目中的内容时应本着激发兴趣、兼顾个体差异的原则设计学习任务。
  9.阳光收获、再接再厉。即学习收获、作品自我评价。学生通过“学习收获”,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梳理成网络,便于记忆。通过“自我评价”,感受自学成功带来的成就感。
  三、提炼依托 “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激发兴趣。即学案引领 预习教材 产生问题意识。充分挖掘贴近学生的教学资源,创设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关注到本节课的知识点上,并根据自身知识经验理清学习思路,分解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
  第二环节:自学反馈 动手实践 检验真知。即学案助学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在激发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自学反馈,感受课前学案预习带来的成就感。并带着这份成就感投入到实践中。在实践过程中,充分给予学生空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学案助学,解决问题,最终将新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普遍遇到的难点,并通过组织学生借助学案,同伴互助、小组交流、教师精讲点拨等方式解疑答疑。
  第三环节:学以致用 巩固拓展。即学案自检 互助互学 学以致用。检测和巩固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正确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应注重在此环节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如,了解学习目标完成与否?没有达到目标的原因是什么等,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四环节:阳光收获 再接再厉。引导学生结合学案当中的自学反馈评价表梳理知识,归纳学习方法。此环节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突出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方法等,从而达到互相分享、知识内化的目的。
  四、结论
  学案助学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它转变了信息技术教学观念,不再是老师演示学生照做的培训式模式。而是以“以生为本”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借助“学案”来學习的教学过程。在运用“学案”进行学习的氛围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不再仅仅是喜欢计算机,学生更乐于探索新知,乐于思考、乐于动手实践。乐于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学生在与老师、同伴的交流中,逐渐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实践者,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激发,自主学习的能力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栋.“学案导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8期
  [2]昂娟,俞欣.基于教育游戏的认知学习研究.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8期
  [3]叶胜强.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学案导学”的应用初探.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年6期
  [4]康占江.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探究.文理导航(中旬).2012年6期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