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5839 | 阅读:

作者:赵文凤 钱小娇
  【摘要】通识教育提倡拓展学习课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受到诸多高校的欢迎。本文提出,通识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高校应当对现有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形成统一管理,完善传统的考核方式,全面提升学生学习体验。
  【关键词】高校 通识教育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224-01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引起了我国各大高校的关注。通识教育的构建逐渐成为我国知名高校人才培育模式改革中的热点话题。许多高水平高校在开展通识教育的建设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施通识教育是对我国传统教育模式进行创新与改进,鼓励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涉猎不同的学科,探索新的知识,拓宽视野,培养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也为社会输送大量应用型和理论型人才,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更能够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二、通识教育体系的作用
  (一)提供多样化选择
  通识教育的重点在于“育”而非“教”,在通识教育理念中,不存在专业与专业之间的硬性要求划分,它鼓励学校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课程选择方案。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都应当是评价其综合素养的重要指标,也是社会高级人才所必须的素养。因此,在学校推广通识教育,鼓励学生跨专业学习感兴趣的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丰富多彩的课内外实践活动选择能够起到良好的沟通与拓展作用。通识教育认为,高校应当先把学生培养成“完整的人”,再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在通识教育理念下,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人文地理,科学实践,手工艺术等各类课程[1]。
  (二)完善学生人格教育
  人格是一种自我意识以及自我控制能力,是学生所具有的和其他人有明显差异的个人行事风格以及思维逻辑能力。通识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加广泛的课程设计,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因为选择流水化的课程学习而陷入的知识同质化局面,帮助学生树立个人目标,更好的完成人生规划。
  (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
  通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传统的应试教育不同,通识教育更加重视如何“育人”,如何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培养学生完整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实践活动能力,如何更好的与周边同学合作共处。在通识教育体系下,学生更容易树立终生学习的信念,提高对社会变化的适应能力,将人生理想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
  三、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创新
  (一)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结构
  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结构是否科学,会直接影响到通识教育的效果。在设计课程时,应当秉承“拓宽學生知识面,鼓励学生涉猎不同学科”的信念,为社会输出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通识教育课程主要由两方面构成。第一是必修课程,包括语言基础课程,计算机程序课程,数学课程,思想品德课程,体育课程等,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以及阅读表达能力,在学习的同时保持强健的体魄。第二是选修类课程,包括艺术课程,自然科学课程,外国文学课程等,旨在为感兴趣的学生提供接触新知识的场所,开拓视野。学生需要根据自身的需要与兴趣,选择教育课程方向。学校往往会设定最低选修课程学分,保证学生的课时量[2]。
  (二)通识课程教学创新
  1.合理设置教学方法与考察方式
  许多高校对通识教育课程的考察也往往采用传统的考查方式,忽视了学生多方面的受益效果。在通识教育的考核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课程的性质选择不同的考查方式,例如,针对艺术类课程,可以采用表演法进行考核;对于文学类课程,可以采用讨论法,汇报法进行考核。考核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真实水平进行了解,判断课程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以便及时改进教学效果,创新教学方法。
  2.对通识教育课程采取统一管理
  为了保证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效果与质量,学校应当对通识教育施行统一管理,成立通识教育管理委员会,全校范围内所有通识教育的课程都应当通过委员会的审核后方可向学生开放,同时,委员会相关专业负责人也需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对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进行核查,要求在某一领域具备较高的科研水平或授课经验,保证每个班级的学生数量控制在50人以下,提高课程质量。
  四、结论
  目前,我国许多重点高校对通识教育的研究与应用不断深入,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就。通识教育是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模式。本文系统地阐述了通识教育的优点,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优化对策,希望对致力于建设通识课程体系的高校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阎升光,何丽娟.基于通识教育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策略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15(18):87-88.
  [2]刘薇薇.基于通识教育视阈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6(3):11-14.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