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156 | 阅读:

作者:贺静伟 郑思阳
  【摘要】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其实践教学均以校内教师为主导,学生被限制在校内实验实训室里,只有通过短期的“工学交替”或参观、考察等方式才能与企业 “零距离”接触。校内教师也只有在教学之余下企业进行短期的挂职锻炼和学习,才能参与到行业之中,实践的深度不够,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度不高,更偏向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在职业素养教育、企业文化引入、职业岗位认知、实践操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以及产品研发能力等方面相对薄弱,所培养的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有限的实践操作能力,缺乏对职业认知、职业匠心、职业道德的理解,向职业角色的过渡较慢。实施“双导师”教学,大力引进行业专技人才参与实践教学,将企业文化、行业信息、工匠精神、最新产品等引入课堂,加强校内教师与企业导师之间的深度融合,强强联合,有助于提升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实践教学 “双导师” 缘由 优势 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233-02
  一、引言
  导师制起源于19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被浙江大学的费巩教授介绍到中国后,在高校中得到推广。导师制具有四大特点:重视思想见解、重视导师指导、重视博览群书、重视因材施教。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中实行“双导师”制是指由企业导师参与实践课程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教学评价体系等的制订,在教学过程中双导师分工合作,由校内教师负责理论知识的讲授,企业导师负责实践技能的训练,双方共同完成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质量评价,从而形成校内教师与企业导师“双主讲、共合作”的教学机制。
  二、实践教学实施“双导师”的缘由
  (一)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的诉求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工匠精神、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为中心,来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要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不能照搬照抄本科的教学模式,也不能延续中职的教学模式,要探索适合自身的教学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仅仅依靠校内教师进行课堂的教学设计和指导,通过仿真性实验实训室进行实践操作,来促进学生的理实融合,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这是远远不够的。实施“双导师”制,聘请企业的专技人才、能工巧匠来参与专业课程教学,指导学生实训,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实践技能,领悟工匠精神,实现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的有效结合,同时能在顶岗实习前获得校外导师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指导。校内、校外导师在课程教学设计上相互协商、通力协作,完成理论与实践各教学环节,使学生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操作能力。
  (二)师资质量提升的要求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职教师队伍也在不断扩大。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对辽宁、四川、陕西、湖南、江苏五省30余所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队伍现状的抽样调查显示,高校毕业生直接任职者高达66%,而从企业调入者只占11%,这表明高职院校的教师中高校毕业生居多,有实际工作经历者偏少。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高职教育的学科型教师,他们理论基础扎实,但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动手能力不足,对企业实际经营管理工作知之甚少,处理工作问题的能力亟待提升。虽然目前高职院校选派教师到企业进修实习、挂职锻炼,但要完全满足高职实践教学的需求仍需很长时间。因此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中引入优秀企业人才迫在眉睫。
  实行“双导师”教学,将行业内实践经验丰富的专技人才聘为校外导师,充分发挥校外导师在专业技能、行业信息、工匠精神及实践经验上的优势,弥补校内教师的短板,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互相沟通,将行业资源转化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将行业的人才要求和岗位职业能力直接转化为教学目标,一举两得。
  (三)产教融合发展的需求
  要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加强行业引领,深化企业参与力度。90年代以来,我国高职、高专、成教向社會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工作的“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人才,其成功经验就是实施产学结合,强化实践训练。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能够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高技能人才,也必须加强产业与教育的融合。对于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存在工学结合程度不高,行业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要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教学过程,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等教育资源。…行业组织要履行好发布行业人才需求、推进校企合作、参与指导教育教学、开展质量评价等职责。”由此可见,实施“双导师”教学是践行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步骤,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关键环节。
  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通常安排在学制的最后阶段,学生实习之后就面临着毕业就业问题。学生缺乏足够的时间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自身反思内化的时间不足。在实践课程中实施“双导师”教学,将校外导师的效用前移,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结构,使学生在校内实训期间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认知,为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践课程中实施“双导师”教学的优势
  (一)“双导师”教学可以引入企业文化
  校外导师作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良好的职业修养和工匠精神,他们了解行业职业岗位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校外导师在实践教学和管理上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仿真生产运行模式,将企业职业岗位能力需要带入课堂,为实践教学营造真实的企业氛围,使学生的身份发生多元变化。学生不仅是学习者也是学徒,这种企业化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学生提前受到工作氛围的熏陶,尽早适应职场环境,实现学校与企业、课堂与职场的无缝对接,为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奠定基础。
  (二)“双导师”教学可以形成教育合力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