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6649 | 阅读:

作者:王亚利
  【摘要】在我国各地农村,传统农具的使用仍比较普遍。教师在县教研专家的引领、指导下,利用传统农具所蕴含的物理学原理,创设条件给学生以丰富的体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初中物理教学中加以巧妙运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善思、质疑的创新精神,收效显著。
  【关键词】传统农具 初中物理 教学 运用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8-0-02
  我国各地农村普遍留存大量的传统农具,有的仍在广泛使用,农村学生也很易接触到这些农具。教师若能巧妙利用这些课程资源,初中物理教学效果将得以更大的提升。
  一、传统农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价值
  传统农具是前人的发明制造, 承袭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的范称,多指非机械化的,是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用来改变劳动对象的器具。传统农具有利于学生去深刻地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悟中华民族乡土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刻地体会我们饭桌上的一切皆来之不易——“粒粒皆辛苦”;学生通过对传统农具的实践体验,有了感性认识的支架,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后续的原理教学打下基础,促进了学生对物理学知识地深刻理解,为学生搭建原理应用创新的平台。传统农具在物理教学这个“广阔天地”中“大有作为”。
  二、传统农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1.组织学生体验传统农具的使用
  活动一:学生体验使用锄头挖硬地、除草。
  学生使用中交流发现问题:
  (1)为什么草锄不适合挖地?条锄适合挖地,而不适合除草?
  (2)为什么直接用锄刃挖地很困难?
  (3)锄柄插入锄刃的圆环,木榫头由下往上轻轻一插,拿起锄头在地上敲击,为什么锄刃与锄柄紧紧地套在了一起?
  ……
  活动二:学生体验使用柴刀、镰刀除草和徒手除草。
  学生使用中交流发现问题:
  (1)柴刀为什么不适合割草?
  (2)为什么用镰刀割草可以省力,提高效率?
  (3)柴刀为什么磨薄可以更轻松地砍柴?
  ……
  活动三: 学生体验使用打稻机、扬谷扇车。
  学生使用中交流发现问题:
  (1)使用前,为什么要在两个齿轮间添加机油?
  (2)脚踩打稻机的脚踏板,为什么脚踏板做的是上下运动,而大滚子做的是圆周运动?
  (3)脚踏板是怎样带动大滚子滚动的?
  ……
  问题是学习、探究的起点,事物的发展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中得以前进的。问题来自于学生的亲身体验、思考之中,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促进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的热情。
  2.利用传统农具教学物理学原理
  (1)运用传统农具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始于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对自然的认识,所以利用传统农具引入新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养成观察周围事物并善于思考的习惯,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
  案例一:杠杆情景设计:
  由一个同学用扁担担着货物进教室,播放视频:用捣臼头捣麻糍,同学使用锄头锄草和挖小石块。
  学生交流讨论:使用这些农具有什么相同之处,引出杠杆的定义,导入新课。
  由于上述情景取自学生的亲身体验或生活经验,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讨论热烈,培养了学生的求同求异的比较方法、思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借助传统农具,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
  初中学生正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在《压力与压强》这一节教材中,“压强”这个概念有点抽象,不易被初二的学生理解,“有了压力为什么还要引进压强这个物理量?”教师根据初中学生思维特点,如下设计教学来突破教学难点,把握好教学重点。
  案例二、“压力压强”情景设计
  1)学生演示:两把柴刀砍木棒,一把刀刃锋利,一把锈迹斑斑。
  2)播放视频:条锄挖地,草锄挖地。
  教师设置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指导、修正和评价。
  课前已有学生的体验活动,课内结合所学知识交流讨论,既解决了体验活动中提出的问题,也了解了传统农具的部分原理,更加深了對压力压强的理解,明白了压力压强的概念的内涵、定义的思维方法。
  应用创新:现在我们街头有很多切甘蔗的小工具,如果让你设计,你会怎么设计,使用起来既方便又省力。
  交流解释设计原理,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优缺点,修正后再设计。
  (3)利用传统农具,发展应用解释能力
  利用传统农具培养学生说理,应用解释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科学想象和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案例三、“惯性”情景设计。
  我们生活中经常利用惯性或遭受惯性带来的伤害,如果能清楚地解释其中因由,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利用惯性。“用物体的惯性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有关现象——惯性知识应用过程。”是这节课的一个重要过程和知识能力目标。
  在教学 “惯性的应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实例解释:
  1)回忆当时场景,说说锄头紧紧套在锄柄上的理由。
  2)利用所学知识说说瘪谷被车去,用脚箩接下的是饱满的谷粒的理由。
  由于学生对锄柄脱落后的修复,簟畚扬物品,扬谷扇车车谷等有亲身体验,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解释,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
  3.利用传统农具进行复习概念图的构建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