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6544 | 阅读:

作者:张保华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079-01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低年级阶段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使我深深感受到了经典教育力量的巨大。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记忆力、可塑性极强,是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的关键时期。通过经典诵读,孩子们激发了阅读兴趣,增加了识字量,培養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了背诵能力,加强了表达能力,阅读能力也明显提高。从而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可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传播中华文明,培养民族精神,促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有“熟读经典,涵养本元”之说。由此可见,经典诵读是多么重要。但由于小学生低年级儿童注意力极易分散,做事总是虎头蛇尾,诵读自觉性不够,缺乏恒心,非常令人担忧。在组织低年级学生的经典诵读活动中,我本着“直面经典,不求甚解”的基本要求,作了几点初浅的尝试:
  一、灵活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新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第一学段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小学低年级孩子天性好动,喜欢嬉戏、玩耍,单纯的背诵很难让他们接受。我常常看到有些小同学在背诵古诗文时味同嚼蜡,很是艰难,有些人怎么也背不出来,有些即使背出了也生硬得很,如何走出诵读古诗耗时低效的状态,激发并保持学习的兴趣,为日后的深度内化、吸收打下基础,我在实践中采用了以下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媒体演示法
  《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此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的情景。单叫孩子们死记硬背太生硬,孩子们读得索然无味,后来我再指导孩子诵读此诗时,就利用多媒体将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制作成动画课件,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立时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形象映入孩子们的眼帘。立刻对古诗产生兴趣,高声诵读,自然会朗朗上口,久远不忘。
  2.图画展现法
  对于一些描写景物的古诗,我常常引导学生通过再现诗中的画面来拉近与古诗的距离,如指导背诵《咏柳》时,我让孩子们根据诗句画出“高高的柳树,碧绿的嫩叶,飘拂的柳枝”,尽量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画,加深诗句印象,或者我也可以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给孩子们一个提示,这样学生在背诵时,头脑中就有了画面作为依托,不但背得快,而且背起来也是言之有物。另外如杜甫的《绝句二首》、杨万里的《小池》等古诗,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指导他们愉快地诵读。
  3.情境游戏法
  记得以前让学生先读后背诵汉乐府诗《江南》时,学生不但没感受到此诗颇有情趣的语言,反而被诗中“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搞得糊里糊涂的,今年再指导孩子们诵读此诗时,我采用游戏的办法,让一部分学生站起来站成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一部分学生扮作小鱼,按照诗句,弯腰穿行于莲叶的东西南北,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做着游戏,教室里洋溢着欢声笑语,他们自身演绎了那充满情趣的江南的池塘,朗读起来劲头大增,成诵也就水到渠成了。随后我又相继指导孩子们用情境表演,孩子们激情高涨,兴趣盎然。
  二、打破诵读形式单一局面,提供多种多样的诵读法
  目前,对于低学段孩子经典诵读方法指导方面,普遍存在着朗读形式单一的局面,本身孩子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时间一长,不少孩子难以坚持,在这点上我尽量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法,维持孩子们的注意力,变换朗读的方式如:跟读、对读、轮读、齐读、指名读还可以开展自由读、表演读、个别读、配乐读、男女生对读等不同形式的诵读,在一次次的诵读中,在一遍遍的聆听中,在一场场的交流中,让经典之魂,在潜移默化中渗入孩子们的心。
  三、养成经典诵读习惯,提高经典诵读效率
  1.合理利用时间,养成诵读习惯
  由于经典诵读只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一部分,在时间安排上应以课内阅读为主,辅以课外经典诵读,所以对于时间的分配不宜过多,以免占用孩子学习时间,对于低年级段孩子,我坚持每日诵读10到15分钟,可以利用早自习、课间、课前几分钟或分组活动的时间,分几个时段诵读(时间短、多反复),回家后由家长带动诵读。
  2.建立奖励的机制,形成习惯的动力
  鉴于低年级孩子自觉性差,注意力保持不久的特点,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孩子们设计了一份“诵读记录表”。以小学生喜欢的形式:奖励一朵小红花或奖励一个笑脸等,鼓励他们天天进行诵读,以此作为形成习惯的动力,从而养成良好的经典诵读习惯。
  此外,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尤其是孩童时期记住的内容即使长大也很难忘记,因此作为指导教师,应把握这一关键期,在具体的经典诵读活动中,遵循“直面经典,不求甚解,诵读为主”的原则,不求字字理解,但求字字背得,让孩子在这段黄金时期吟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是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另外,根据教材、班级的实际情况,探索出符合本班学生的诵读教学模式,还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扶到放,既照顾全体,又突出差异教学的原则,重视学生的诵读,强调在自读自悟中参与探究、讨论,激活思维,拓展外延,让学生尽可能获得独特的诵读体验,以调动诵读兴趣,增强诵读效果,提升诵读实效。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