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9419 | 阅读:

作者:徐喜玉 汤秋菊
  【摘要】学生对作文大都存在畏惧的心理,觉得作文难,无话可说,教师不妨利用课前5分钟,多搞一些与“读、写、听、说”结合的活动,激发学生习作热情,提高习作能力,写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作文。
  【关键词】活动 激发 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064-02
  对于作文教学,无论是课时安排还是练习量,都应该是足够的,而且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也是尽最大能力把写作技巧传授给学生,按理来说,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不错的,现实情况却是,我们的学生能写出规范的考场作文,但这些作文中却是学生真实的想法少,作文技巧的应对多,且能主动写作的学生少之又少,所写之文大都为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甚至不乏应付教师任务之作。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正值青春的中学生,人生最富激情的时候,怎么就无将青春热血倾注笔端的激情?
  目前作文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基本是“老师出题——学生习作——教师评判”的作文训练方式,且作文的训练量还是挺大的。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现在中学生至少一星期做一篇文,不但中学生做不好,便叫我做也必定越做越不通。”文学大家尚且难以做到,何况还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呢?
  曾祥芹和张会恩在他们的著作《文章学教程》中明确指出:“只要投入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创造適当条件、采取可行的方法,主体的文章写作兴趣就能由无变有、由淡泊变浓厚。”我们是否可以从写作兴趣找到突破点?
  笔者认为:课前5分钟是学生注意力较集中的时间段,不妨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开展一些小活动,将“读、写、听、说”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我手写我心”,通过这样日积月累的活动,寓教于乐,效果会比一节45分钟的正规作文课效果会高很多。
  一、串词游戏,呼唤创作激情
  相信奋斗在一线的老师深有同感,学生对作文的态度可用一个“怕”来字形容,若对一样东西无激情而言,强迫去做的话,也是应付了事,可见激情的回归对于作文而言是何其重要。
  我们可以利用课前5分钟的时间,玩一些文字游戏来唤醒学生写作热情。具体做法如下:教师给出一些词语(先从单独词语开始,慢慢增加至5到7个词语,当然这些词语必须跟学生生活相接近,且有较大的想象空间),学生写一段跟这些词语有关的文段,字数限定在一百字左右,限时3分钟,然后请两个学生念他的文段,全班同学共享,下课后由老师面对面点评这两个同学的文段,下节课课前活动则由这两个学生念修改过的文段,全班同学点评优劣。跟平时作文要求相比这种游戏就自由很多,发挥的空间也大很多,那些惧怕写作的学生的恐惧心理就减轻了,而更主要的是这些词语跟学生生活接近,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重新拿起笔,唤回创作激情,又可以提高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像“清风、白玉兰”,学生若不注意观察学校周围的花卉树木,就无从下笔。记得刚刚做完这个串词游戏,很多学生一下课就跑到学校的传薪亭旁观察这棵平时视若无睹的树。
  针对中学生自尊心强,爱面子的心理,我们在串词游戏点评时,对学生的习作要认真对待,力求找出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只有一点也行,进行面对面的赞扬,一次次的肯定也是对学生能力的肯定,创作得到了肯定,主动性加强了,才能激发下一次的创作热情。正如王裕海先生的研究理论告诉我们,要以中学生写作心理为突破口,搭建个性化写作的平台,激活其蛰伏心中的表达欲望。
  有了表达的欲望,个人的主动性得到了发挥,想写,那接下来的写作才能顺理成章。
  二、让心声从我口宣泄而出
  叶圣陶先生在1924年的《作文论》中明确指出:作文就是宣泄自己的情感,做到“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只有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写出来的文章才是心声的写照,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我笔写我心”。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就要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精神,不要对学生不成熟的想法进行打击,抓住“小辫子”不放,学生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了,这样才能保持创作的激情。于是在课前5分钟活动,我们可以大胆设置一个“说出我的心声”的环节,说出你想说的话(不限题材),限时3分钟,然后全班同学就这个同学的话题发表感想。
  这就让学生与自我进行对话,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像“走进高三”这个话题中,学生就直接抱怨了高三课程枯燥,学业重,压力大的问题,甚至还对个别任课教师存有敌对情绪等,在全班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尤其是在班级正能量的引导下,最终班级还是达成一致认识,化压力为动力,纠正认识,重新奋斗。这个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想”到“说”的过程保持一致,并能把这种习惯贯彻到写作中,培养学生“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的精神,那样的话,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就是属于心声的表达了,有了心声就有了倾吐的欲望,也就有了写作的冲动,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有自己的个性。
  三、新闻发布,接触社会,激活思维
  钱谷融在《文艺创作的生命与动力》中指出:“一个作家总是从他的内在要求出发来进行创作的,他的创作冲动总是来自社会现实在他的内心激起的感情的波澜上。这种感情的波澜,不时激动着他,逼迫着他,使他不能不提起笔来。”中学生除了与自我对话以外,还要关注社会生活,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可是处于校园中的学生对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并不太了解,基于这种情况,可以开展“新闻发布会”的课前5分钟活动,学生选择两则新闻,全班讨论发表感想,这就能让学生在忙于学业的同时能接触社会,认识现实,认真体会生活,并能培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全面地认识社会,即使是错误或较肤浅的看法,也不要一味打击,而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让学生与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在碰撞中提升看问题、识别善恶的能力。
  当然除了课前5分钟活动外,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要多让处于校园中的学生了解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让处于象牙塔的学子们真的与世界接轨。若学生对社会的某个热点、某则新闻有兴趣,不妨鼓励其进行深入研究,并可以把自己所思所想最后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文章。
  四、与大师对话,张扬个性
  王极盛曾说过:“少年儿童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特征是模仿性强,特别是对那些生动的有兴趣的事情,更容易引起模仿。”学生的习作绝大部分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可很多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有限,认识深度不够,只能重复别人的话。
  习作鼓励多阅读那些大师的作品,与大师对话,从那些大师的人生经历或思想、人生中提升自己的认识能力,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思想的深度。所谓的大师应包括各个领域杰出的人物,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提倡的“书香校园”的机会,充分利用班级藏书,在“我推荐一篇文章”的课前5分钟活动中“跟大师对话,就是对自身的一种观照,就是通过追慕灵魂来拷问灵魂,从而慢慢地摆脱‘小我’,提高自己的认识境界”。如与马云的对话中可以培养逆向思维,与比尔·盖茨跌倒后重新站起来的经验教训的对话中可以培养永不言败的精神等等,也正如赵克明先生所言的那样,学生认识能力就能得到提高,视野得到开拓,思想深度加深了,那对问题的看法自然就不同,自然也就能摆脱为了应付教师或凑字数的套话,从而写出有个性且有深度的文章来。
  课前5分钟虽说时间短,但它没有一般的作文训练那样枯燥乏味,且这样的活动安排符合作文教学中循序渐进原则,更能使学生激起作文兴趣,养成作文的习惯,所写之作不但个性斐然且文章深度亦不容小觑。相信若能坚持下去,定会比专门的、规范的写作课更有利于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孙敏.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J].教育,2015(38).
  [2]刘颖.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5(27).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