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9897 | 阅读:

作者:王丽芳 付伟斌
  【摘要】卓越医生的培养是国家为进一步提高医学教育质量而采取的重要措施,但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如何达到卓越医生的培养目标,是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卓越医生的培养不仅要吸收医学精英教育的精华,而且要结合通识教育及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遵循教育规律,明确培养目标,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从而正确实施培养计划,促进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卓越医生 精英教育 通识教育 创新 方法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227-02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经过长期的努力和积累,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在医学教育方面。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以来,关于卓越医生的培养也开始实施。在2012年5月《教育部 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卓越医生的培养,同年,国家又专门下发了《教育部 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两份文件都强调要培养卓越的医生。但在高等医学教育规模急剧扩大的现状下,卓越医生的培养却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卓越医生培养的内涵
  “卓越医生培养计划”的目标是以强化医学生职业道德和临床实践能力为核心,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逐步建立“5+3”(五年医学院校教育加上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主体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旨在培养高水平医师。2013年12月,国家又下发了《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卓越医生的培养内容包括医德医风、政策法规、临床实践技能、专业理论知识、人际沟通交流等,重点提高临床诊疗能力。这是对我国现行医学人才培养,特别是临床专业人才培养的“指挥棒”,也是今后医学人才培养的总遵循。具体来说,从专业教育的角度,要培养有扎实医学基础知识、精湛专业技术的医学生;从人文素质的角度,要培育有高尚医德医风,良好沟通与服务能力的医师;从社会教育的角度,要培养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勤于实践的现代医学人才。
  二、大众教育背景下卓越医生培养的影响因素
  虽然我国的医学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培养出了大量的合格的医学人才,但离“卓越医生培养计划”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培养目标模糊
  卓越医生的培养强调所培养的学生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很强的岗位胜任能力,但随着高等学校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医学院校的招生规模也在调整,有的学校盲目追求学生的规模,忽视了学生素质的要求。淡化了培养的卓越医生的目标。同时在招生规模扩大的现状下,教师教学任务过重,在教学能力及教学水平的提升上都受到了制约,有时甚至不能及时的把最新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这严重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卓越医生培养目标变得日益模糊。
  (二)人文素质淡薄
  部分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缺失,甚至有些高校片面的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作医学人文素质的课程,缺乏认识的高度,只考虑了两类课程的相容性,却忽视了两者的差异性,导致医学人文素质课程设置不合理。同时,人文教育讲究潜移默化,水到渠成,其教学效果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后显现,具有滞后性。这与医学专业教育的紧迫性存在矛盾。因而很多学生在学习人文类课程时不重视,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的动力。从而导致一些医学生走入职场后出现这样的情况:部分医师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交流时,态度冷漠,缺乏谈话艺术,容易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误解,引发不必要的麻烦。还有极个别医师对病患冷漠,缺乏起码的同情心,认为病患者仅是一个被损坏的“机器”,缺乏救死扶伤的人文精神。这样人文素质缺失的医生并不能称之为卓越医生。
  (三)优质教育资源不足
  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记忆和理解,从而更好的将理论变为现实。但一些医科院校师资匮乏,校舍建设、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并没有随着学生规模的增加进行扩充,特别是一些先进的、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并没有被引入教学,这给卓越医生的培养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四)教学模式陈旧
  目前绝大多数医学院校采用的仍然是“公共基础课与医学基础课、临床专业课、临床实习”三段式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主要是专业知识,且教学过程依然较为传统,就如美国加州大学医学教授,Tiemey博士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讲学时所说,目前中国医学教育在多数情况下仍然是以灌输为主,以传授己有知识为目的,强调记忆、模仿,忽视能力和素质的熏陶培养,从而限制了学生能力发展,特别是在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等方面是起阻碍作用的。
  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我们必须对卓越医生的内涵進行探究,并进一步贯彻落实卓越医生的培养。
  三、卓越医生培养模式探究
  (一)明确目标,落实医学是精英教育理论
  在我国,许多医学院校的领导们认为医学教育是精英教育,但在教育实践中却出现很大反差,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基本上还是大众教育。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卓越医生的培养更要吸取医学精英教育的精华,特别是借鉴国外医学精英教育的教学理念、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最重要的是要全面树立质量第一的观点,注重内涵发展,明确培育高质量的医学人才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其次,通过传授技能与知识,努力塑造心智成熟、品质优秀、态度乐观卓越医生。
  (二)加强通识教育,强化人文素养
  医学教育拥有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双重属性。在培养卓越医生的过程中,必须加强通识教育。正如陈向明教授所说,通识教育比人文教育的内容更加广泛,它不光是人文社会科学,而且囊括自然科学和技术。通识教育对内容的探讨不仅关系到它的历史发展、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而且关系到它的的科学性、方法论和科学探究精神。其目标在于让人在学到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心智,从而更全面、准确地认识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具体来说,通识教育更偏重人在思考、交流、判断及价值辨别能力的提升。从这一角度看,卓越医生的培养必须要加强通识教育。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及教育投入
  培养卓越医生,最关键的是教师,爱因斯坦曾说过,“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教师的行为示范和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十分巨大。学校要在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让教师有不断提升、学习的空间,执教过程中更有尊严感与归属感,从而更好的潜心教学。同时,医学教育资源的匮乏对于培养卓越医生是不利的,国家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医学教育经费的投入,提高医学院校的基础设施,从而不断更新仪器,更新教材设备。
  (四)创新教学模式,增加课程吸引力
  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为我们培养了大量医学人才,但培养卓越医生还存在许多问题。2010年,《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新世纪医学卫生人才培养: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为加强卫生系统而改革医学教育》的文章,要求造就可以胜任全球医疗卫生需要和群体健康需求、具有批判性思维和领导能力的杰出医学人才。在这样的条件下,陈旧的教学模式必须作出改变,教师要针对90后医学生的特点,运用更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思考和实践的空间。创造性的开展专题型教学、社会实践型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模式,创新性的应用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讨论,或者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同时,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智能技术飞速发展,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改革改变了传统“三段式”教学模式,对医学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样的改变下,学生个性得以更好发展,理论和实际更好结合,从而达到卓越医生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任天波,张焜.关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30(4):516-520.
  [2]任伯绪,张光明,赵静,李明霞,杨群,钟琴,周从标.论卓越医生教育与医学精英教育的关系[J].医学与哲学(A),2014(6):85-87.
  作者简介:
  王丽芳,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付伟斌,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