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8731 | 阅读:

作者:李新渊
  【摘要】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本文以教学实践为依据,分析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无背景阅读的可能,阐述其重要性,对提升中学生无背景阅读技能作一番論述。
  【关键词】无背景阅读 文本 趋同性 以文解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083-01
  在阅读教学时,通常是教师先作背景介绍,然后是学生阅读,最后是老师对文章的剖析和解读,力求做到文章的主旨能与写作背景相吻合或者互成因果。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操作,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并形成一种固定的教学习惯。有背景的阅读固然能做到知人论世、识人解文的效果,但学生带着标签去阅读,先入为主,易落窠臼,并形成依赖。一旦没有了背景的暗示和资料参考,就容易导致阅读理解的无序状态。
  无背景阅读,就是读者在没有任何资料借鉴,摒除任何背景影响的情况下,对文本进行阅读、思考、分析、总结。文本在阅读者眼中处于原生状态,阅读者在文本面前也保持着原始感受,文本的真实含义不会被遮盖而“裸露”出来,这是一种原生态的阅读,也是用得最多的、最有效的阅读方式。
  “阅读教学的目的,虽然也有传承文化、积累知识、涵养性情的一面,但主要的还在于培养阅读能力——使学生自己能读[1]”。提高学生无背景阅读的能力,教师责无旁贷。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无背景阅读能力,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明确阅读的目的性。美国著名学者诺·波特指出:“谈到读书,首先应该明确目的。对读书目的的认识得越清楚,读书的信心就越坚定持久。”学生要清楚阅读什么,为什么阅读,通过阅读要达到什么。目的明确了,学生精力才能集中,才会做好阅读内容和时间的合理安排。
  其次,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阅读是学生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坚决少些繁琐的分析和抽象说教。阅读活动中,教师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引发自我思维。教师要设法让学生边读边思,学会自主探究,自主提问,自主解答,逐步提高阅读水平。
  再次是重视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充分调动眼、手、脑的功能,要“笔不离手”,圈、点、勾、画,捕捉基本要素,实施快速阅读法。即在第一遍阅读时,不追求文本的细枝末节,不被文本的疑点难点缠住手脚,而应“不求甚解”,重在快速把握文脉,力求捕捉文本的人、事、景、物几大要素。抓话题,圈标志语,画出概括句,找出过渡衔接句等。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注重文章整体的写作思路的把握,写了什么、如何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划分语段句间层次,抓住这些,大的方面就基本解决。保证在有限时间里完成对文本的基本解读。
  2.立足文本,对话文本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无背景阅读的依据是文本,指导学生立足于文本,才能准确把握材料最初也是最本质的问题。“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一种基于阅读文本的对话;脱离了文本,就丧失了对话的根基。因为阅读的对话不是发生在通常语境下,它是在阅读教学进行时,多方参与的教学过程。因此,可以这样说,这种对话的背景是语文课程的问题,对话的对象是阅读教学中的学生、教师、文本。而对话过程的‘话题’,就是文本本身、以及由文本衍生而又对文本切近的‘论域’。”[2]
  对文本的解读,无需在原地打转,也反对无视文本过度拓展,更不能让多元解读成为错读乱读的借口,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还是唯一的,要视具体的问题而定。应遵循文本的轨迹,理清文本内容所包含的逻辑,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做合理的拓展。凭读者个人的感情和现实生活的体验进行文学作品的解读,视作者创作意图于不顾,远离、曲解文本的主旨,就失去了阅读教学的根本意义。
  3.重视阅读分析的“趋同性”
  阅读材料大都是一些篇幅适中的经典文章,比如小说、散文,这些作品本身艺术性比较强,呈现多样性,甚至具有多主题,而考生的个性差异比较大,如果纯粹按照学生的个性体验去理解和作答,那么答案自然就五花八门。如果按照一般的个性化阅读的层面上来理解,那么几乎所有学生答案都是有道理的,但评卷场的现实是残酷。据笔者多年参加高考语文科评卷的切身体会,评卷老师只会对接近参考答案的试卷给分,考生要想在阅读题中得到高分,那就得使自己的答案尽可能地与参考答案一致。这一看似“简单粗暴”的做法,或许跟我们平时一直强调的创造性阅读、个性化解读是相悖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从某种程度上说,当前考查中学生阅读能力,是一种‘去个性化’的能力,或者,确切地说,是一种去个性化的技能”。
  “从一定意义上说,当文学作品成为阅读材料时,其艺术的特点就转向了技术层面。艺术具有多样性,但技术更多强调规范性与一致性。”因此,阅读的“趋同性”在无背景阅读教学中显得特别重要。
  4.重视各种文体特征的梳理归纳,以题型贯穿文体
  文体不同,阅读的侧重点就有所不同,很多试题也会针对文体特征进行命题。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梳理课标要求的各种文体的基本知识点,包括文体特征、考点、常考题型和答题的基本方法规律,做好阅读准备,从而加快阅读速度,提高解题的能力。
  梳理文体特征,归纳出一般题型的共性,采取以题型贯穿文体的训练形式,化繁为简,避免教学的重复性,又加强训练的有效性。比如常见的句段作用(好处)类题目,它有一定的答题思路和模式,一般要从表层含意、手法、深层蕴涵和情感四方面作答。提问方式:文中第几段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规范回答:该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衬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等等。
  学生对考查所涉及的各种文体特征都要掌握,做好储备,能快速准确的理解和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思路,抓住出题点,有效的提高解题效率。
  5.以文解题
  考查的文本一般段落合理,结构清晰,语段上下文的联系比较紧密,逻辑性强,文章诸要素之间有一种互解的关系。比如总分关系,概括与分析关系,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等,利用这种规律对语句意义进行分析,是理解语句意义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解题原则,这就是以文解题。换而言之,问题的答案就在原文中去寻找。
  现代文阅读题在梳理文章脉络基础上确定主题,答题的方向就不会错。看清楚题目的出处,以此为原点联系上下文,相信答案基本上在原文中,看准是用原文还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题要准确筛选,要尽可能用原文关键词整合答案。以文解题的阅读解题的方法,明确了学生在无背景阅读的解题的范围和思路,提高了学生阅读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无背景阅读作为中学生越来越常面对的阅读形式,我们应该把它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形式来研究和落实,提升学生无背景阅读的技能,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俊鸣:《“阅读教学”价值的认知》,中学语文教学,[J],2011.8
  [2]史绍典:《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读(下)》,湖北教育学院学报,[J],2005年3月,第22卷第2期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