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8921 | 阅读:

作者:欧阳莉
  【摘要】“慕课”是信息技术发展和信息时代在教育领域的新产物。它作为一种优化传统教学的方式,也得到越来越多的理工科教师的尝试和使用。本文结合在工程热物理课程“慕课”建设中课件制作的实践,探讨性提出如何将引导、启发、互动的“Boll”模式与课件的制作紧密结合起来,而达到更好的教学互动效果。
  【关键词】慕课 “Boll”模式 课件制作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076-01
  “慕课”是信息技术发展和信息时代在教育领域的新产物。它作为一种优化传统教学的方式,不仅在文科,而且在理工科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尝试、使用、研究和探讨。有文献以“树”描述了“慕课”制作的方法和导向,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树”的层、父结点、根结点、子结点、叶子结点、结点的度、树的度、树的深度[1,2,3,4]。并且从学生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强调了“慕课”恰到好处的抓住了学生对问题“20分钟”的兴趣点。教育学者和教师们在实践“慕课”中,对其进行的研究表明:“慕课”本身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或教学方式,是传统教学的一项有益的补充。将“慕课”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其最佳效果[1,5]。这也说明“慕课”虽是一种“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但它的局限在于学生通过电脑与教师一对一交流,有教师的“说”,学生的听,却无及时的学生的“说”和教师的“听”,以及教师“察言观色”的“说”,即缺少教师与学生的直接互动。有居多途径在尝试着解决,例如,“慕课”的翻转课堂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直接互动。本文的目的希望用更直接、更基本的途径——课件的制作与“Boll”模式结合起来。“Boll”这一英文词汇有这样一个含义:“the part of the cotton plant that contains the seeds”即“棉铃”。“Boll”一词让我在教学方面有所启发,特别是在“慕课”课件的制作方面。“Boll”模式意味着让学生获得蕴含种子具有旺盛生机的花和果。本文结合“慕课”建设的实践探讨了“慕课”课件制作与“Boll”模式的协同。
  一、“慕课”课件制作与“Boll”模式协同的方式
  1.“慕课”课程视频时间与“Boll”模式的协同
  文献中提到“慕课”视频时间以20分钟为宜[1]。通常的“慕课”视频时间为5~20分钟,因此“慕课”视频时间决定了“慕课”课件的制作内容不是对“章节之间衔接紧密,能承上启下的教材”简单的剪接、缩减和浓缩。这就应按“Boll”模式对知识点进行进一步提炼。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知识点是课程的基本和主要的内容,但是并不是所有知识点都必须或能够放在视频课件中。有些知识点通过教材的承上启下能够说明清楚,但如果将它放在短短的20分钟视频中却不能将其说明清楚,而且也不是依靠加长视频时间得到很好解决的。对于“慕课”视频课件制作中的知识点,我们还应该把握从“发散”到“收敛”的度。所谓“发散”指的是“抛”“Boll”,即知识的启发、拓展。而“收敛”意味着不宜“抛”得过多、过远,让学生将手臂伸得够长些还应能,够得着,即注意知识之间的承上启下。这种“Boll”模式让学生的一支手臂尽可能伸长去获得“Boll”的同时,一支手臂能轻松够到身边的“Boll”。
  2.知识点的基础性与“Boll”模式的协同
  事物的发展与创新都是有基础的。每一门课程可以是某领域的一个科学研究方向,课程的新理论在不断涌现,但新的理论离不开“旧”的基础部分。如何将基础部分与“Boll”模式进行协同,即如何推陈出新?这也正如在“Boll”培植过程中可以也需要对它进行改良,但至少在一定时期,我们还需保留它的基本结构。“Boll”模式意味着新理论与旧理论之间关系的协同。对于这种观点,我们还可用一栋“楼”来说明。“楼”可以从外到内翻新装修,还可在“楼”附近设置花园、草坪美化環境,甚至可以改了门牌号。除开拆迁,一定时间内“楼”的地基和基础是不能移除的,这是“楼”的支撑。因此在每张PPT的制作中,我们应去思考哪些是能作为“地基”的“旧”理论?哪些又是能作为让学生找到装修如新“楼”的路的新理论及发展方向?例如,在传热学“慕课”PPT的制作中,对于其中的相变对流传热部分,强调了膜状凝结的现象,机理,研究和应用的方法,而对于“珠状凝结”则只给出了现象,明确了是一个发展的方向。“膜状凝结”内容如“Boll”的基本结构,“珠状凝结”内容如“Boll”改良的导向。这就起到了引导、启发的作用。
  3.教师与学生的“一对多”教学交流状态与“Boll”模式的协同
  “慕课”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一对多”的教学交流状态,从人力资源利用的角度来考虑,要比传统教学中“一对多”的情况要改善很多。因为“慕课”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实际也是一种“一对一”的交流,虽是通过电脑或手机。慕课教学中所谓的“多”,意味学生可以是不同的国籍、不同的肤色、不同的文化素养、不同的宗教信仰、生活在不同的政治环境下,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层次,可以是在职人员,也可以是在校的学生,还可以是本校的、也可以是外校的等。这时的PPT的制作也需要与“Boll”模式的协同。正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区域,让“Boll”遍布宽广的田野。这说明在PPT制作中,我们可以先了解课程学习者的主体来源,然后从多方面进行考虑来制作PPT。
  4.课堂气氛与“Boll”模式的协同
  通过电脑或手机看到的“Boll”,总不及亲临田野去触摸“Boll”的感受。正如“慕课”不能缺了课堂的气氛。这在PPT的制作中,我们也需要去考虑让学生有身临课堂的感受。例如,背景可以采用有黑板效果的色彩,背景也可以加些模仿板书在黑板留下印记的表现形式,用传统课堂粉笔的常用颜色:白、黄、红来表现文字、图片以及相关的表格,清晰而清楚,甚至还可局部偶尔用略带“模糊”的清晰方式。
  二、PPT视频的后期制作与“Boll”模式的协同
  完成了PPT的制作和美化后,如何将PPT中的内容更好的表达出来,这就需要依靠PPT与教师讲授整合的视频制作来完成。可以说这是PPT制作与“Boll”模式协同的一个重要环节。PPT上没有“写”的,可以通过主讲教师“说”出来,通过教师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表现,专注和亲切的神态,将PPT中的内容和思想极富神韵地展示出来,让学生有着深刻印象。如“Boll”的“铃”之音。
  三、结语
  “慕课”是目前高校正在推广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慕课”PPT制作中,如何推陈出新,如何进行新旧理论之间的衔接,如何引导学生乐于讨论、交流、探究和创新,又不至于让学生陷入一种人与电脑、人与手机的简单和单调的关系中,应该不仅是“慕课”PPT制作,而应该是这种教学模式在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仍不断去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郭红,王香蒙,黄斌.对微课实践的再认识[J].大学教育,2016,(9):12-14.
  [2] 袁健.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大学教育,2016,(9):102-103.
  [3] 王云峰,陈枭,顾丁阳.翻转课堂教学法在“数值天气预报”课程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5, (6):80-81.
  [4] 李斐,黄明东.“慕课”带给高校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高等教育,2014,(7):22-26.
  [5]陈晔.“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J].大学教育,2016,(9):60-62.
  基金项目:校级在线课程建设项目《工程热物理课程“慕课”课件的制作与“Boll”模式协同》。
  作者简介:欧阳莉,1967年,女,湖南长沙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传热与流动教学和研究。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