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6562 | 阅读:

作者:穆俊廷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互联网越来越依赖,网络能够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更能够丰富人的眼界,但同时也会带来消极的影响。本文将以大学生为主要群体,探析网络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并分析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期促进高校心理教育事业的发展。
  【關键词】网络环境 大学生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181-02
  前言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大学生的群体越来越壮大,高校作为网络用户最为密集的区域,自然也无法摆脱网络环境,网络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想要规范大学生使用网络的行为,就应建立起健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一)情感需求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的课业量减少,因此有大把的闲暇时间,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摆脱高中高压式的学习氛围,在进入大学校园后感到不适应,不会合理的支配课余时间,加之大学生正处于意气风发的人生阶段,生理与心理上的需求都十分强烈,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情感伤害时,就喜欢在网络中寻求安慰,虚拟世界能够给学生带来安全感,能够与陌生人交谈也是网络吸引大学生的一大重要原因[1]。
  (二)自卑心理
  进入大学后,不同家庭状况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学习与生活,部分学生会因为家庭条件贫困而产生自卑心理,若不及时进行疏导,久而久之就会发展成为心理障碍,进而不愿意与他人交流。这类学生更喜欢在网络环境中与他人交流。还有部分学生在现实中受到严重的打击,碍于尊严又不愿与身边的人倾诉,因此跑到网上发泄,寻求慰藉,以弥补内心的创伤。
  (三)娱乐冒险
  目前,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大部分用在网上,尤其是男学生,对于网络游戏十分感兴趣,而虚拟游戏为了迎合大学生的口味,更是加入了大量的潮流元素,更有不法商家在游戏中加入了赌博,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深陷其中,学业及生活都受到了影响。
  (四)虚荣心理
  大学生的价值观很容易受到影响,对于校园中穿着打扮时尚的学生会感到羡慕,网络能够为学生提供搭配指南等,但同时也会附带大量的垃圾信息,大学生没有科学的理财观念,对于网络过于信任,致使不法商家有机可乘,近年来,大学生贷款问题严重,学生一面享受着网络的便利,一面又透支着自己的人生,心理也逐渐扭曲。
  二、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网络心理健康体系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教育工程,相关人员除了要具备心理学知识外,还需要系统的了解大学生网络环境的具体构造,探析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因素,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育计划。高校应当建立起全方位、多角度,并突出重点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包含大学生心理咨询及辅导等内容,以满足广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此外,还需要重视系统的隐秘性,为学生提供更加私密的倾诉空间,让学生能够自由选择,有计划的完成心理辅导,构建更加系统的心理知识体系,积极的应对网络中的负面影响。
  (二)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正悄悄的发生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已无法适应现代学生的需要,因此高校应当结合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结合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辅导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注重传统教育与现代思想的融合,以面对面的教育方式,找出学生的心理障碍,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与网络平台
  高校应当加强对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视力度,建立优秀的师资队伍,利用网络分析学生的情感表达方式、生活方式、思想特征等,将现实生活与虚拟世界相融合,还可以在网络上设置调查问卷等内容,从而使心理健康辅导的内容更加的生动,更具有感染力,学生也能够在这种氛围中形成自主心理调节的能力。
  (四)开发大学生心理教育软件
  大学生的思想开放,个性鲜明,他们喜欢利用社交软件,在网络上进行交流,高校应当抓住这一有利点,在网络上建立心理辅导中心,并在社交软件中加强宣传,使更多的学生都能够加入到心理辅导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将教学内容公布到网上,并对微课视频进行分类,例如青年心理、学习心理、情绪心理、恋爱心理等,使学生能够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随时随地的都能进行学习。此外,高校还可以设置心理聊天室,满足学生的发泄需求,网络的虚拟属性能够提供更加隐秘的空间,学生可以选择与心理专家交流,或与陌生人交流等,神秘的风格可以给学生带来亲切感,而多样化的服务也能够吸引到更多学生的关注[2]。
  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为学生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学生在网络中的行为不仅取决于网络环境的好坏,更取决于自身的心理状态与思想水平,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结合网络丰富的功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更好的实现高效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 3(1):204-204.
  [2]杨艳华.现代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探究[N].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 26(2):78-81.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