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251 | 阅读:

作者:郭璐玫
  【摘要】“托物言志”越来越成为散文这一文体运用普遍且常见的艺术手法,它以化抽象为形象的的言说优势,同时也是语文课堂必练的传统写作法。本文从学生“托物言志”的习作存在的问题入手,侧重探讨学生如何通过提高对所“托”物品的敏锐捕捉力,进而揭示与此联系紧密的“志”,感知“一花一天国,一沙一世界”的写作乐趣。
  【关键词】学生习作 托物言志 艺术手法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075-02
  采用“托物言志”这一艺术手法的文章各种体裁的都有但以散文居多,可以说是千姿百态,情理兼美。这些文章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是通过一定的“物”言一定的“志”,譬如杨朔的《茶花赋》、许地山的《落花生》、巴金的《灯》等,都是成功运用“托物言志”的名篇,另外中职语文教材中《我的空中楼阁》一文也是该写作手法的典范。语文教师在解析文本、串联主题之后基本都会布置一道习作留给学生——请模仿本文的写法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托物言志”短文,简单来讲就是要求学生选择生活中熟悉的某种物品,不做直接交代而是展开联想去描述,营造出一定深度的意境,其间渗透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和感悟。通过对学生该类习作的批改,我发现了学生对“托物言志”技法掌握得比较肤浅笼统,现对如何轻松驾驭“托物言志”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学生习作中存在的普遍失误现象
  (一)所托之物不新颖、不形象
  所托之物既该是写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文章主旨和形象的载体。自然界中的万物,含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风光声色,器物用具……无论其大小,本都可能成为学生描摹歌咏的对象,怎奈从批阅学生写作片段并结合学生各自的语文程度来看,发现所托之物出现频率较高的有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凸显高洁的志向;“仙人掌”意喻顽强生命力和无限生机;“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等等,但学生总拿这几个“物”来写却也实在缺乏新意,难以写得形神兼备。
  (二)所言之志无个性、不超拔
  所言之志可以指写作者的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在学生习作中多的是合理的以物喻人,即直述“小草的奋发,竹子的坚韧不屈,青松的傲霜立雪”之类毫无生趣的老生常谈,唯独少了些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有的甚至是无病呻吟的矫情。所言之志就犹如水中浮萍随风飘扬,内容毫无个性;寄托的志根基薄弱,无法启人心智,勉强由物及人再连缀成文也无法品出超拔脱俗的味道,而新奇美妙、赏心悦目的美感享受更是奢谈。
  二、针对该类习作的写作标准去分析存在的问题
  托物言志,是间接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即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鞭挞什么,爱憎分明,显而易见。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摹或刻画,其间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来间接表现作者的志向、意愿。然所托之“物”不是信手拈来,也非刻意搜寻的结果,而是情思感悟与某种外物特性的自然契合,且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充分、更明理、更富有感染力。那么,学生为何难以达标呢,究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捕捉“物”的能力欠缺
  学生的习作往往空洞无物、浮光掠影,缺了“发现的眼睛”。只有增强状物的观察力,捕捉“物”的外形,才能进而挖掘“物”内在的“神”。我们学过张抗抗的代表作《窗前的树》一文,作者对洋槐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征精心刻画——春天的洋槐既隐绿又不喧哗,在清风中花香怡人;夏日的洋槐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秋天的洋槐在秋风乍起时,金色的叶子如雨飘落;冬天的洋槐赤裸全身而一无遮拦,展示它的挺拔與骄傲。还有像茅盾的《白杨礼赞》里头写道:“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如果不是这两位作家对笔下“物”抓住其某种突出的特征,掌握好状物的切入点,加上敏锐入微的观察、体验、玩味,怎会妙笔生花,又怎么能够在状物中获得生活的启示:做人应像洋槐或白杨那样保持朴实、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二)匹配“志”的能力薄弱
  匹配“志”的能力薄弱主要表现为所托之”物“与“志”不恰当、不统一,牵强附会。台湾作家李乐薇在《我的空中楼阁》中穷尽笔力写自己心爱的小屋,但并不是纯客观地写“立于山脊”上的我的小屋,而是在描写中处处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情,强烈表达作者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追求与向往,作者匹配“志”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而我们的学生A写的是“三叶草”这个象征幸福的物件,但从代表幸福的稀有三叶草要过渡到人世间对幸福的看法这个通道就没有打通,匹配不了“志”就成了没根没据,更别提能做好文章;学生B写“我每当看到被子,我都会想到和被子成为好朋友,让我们更好地利用它,以后要好好珍惜被子。这就是大公无私的被子。这篇文章难能可贵的是选材新颖,但匹配的“志”就不够恰当,“大公无私”这个词太空泛,应结合“被子”的具体特点作巧妙引申,比如“送人温暖”、“默默关怀”等就合理、生动多了。
  三、学生该如何把握好该类习作的写作方法
  要写好采用“托物言志”艺术手法的文章,重头戏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即“物”要能承载并传达“志”,下笔之前对“物”必先进行一番极认真极仔细的精挑细选。其次是描述时“志”要以“物”的特点为核心,把握所依托之“物” 与个人之“志”的匹配联系,个人志向在对某一具体事物形象、特点的描绘中融合升华。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两者齐头并进才能使“物”附着思想、灵性且具有典型意义,从而顺理成章地完成言志的使命。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