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5679 | 阅读:

作者:兰军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化当中文质兼美的瑰宝,也是现在高考的必考项目。它对提高高中生的语文素养、陶冶情操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功利性占主体的现行高考教学当中,过分的强调诗词鉴赏的解题能力,审美能力得不到激发,没有起到传承文化,领悟美的效果。面对这种现状,我主要从“联想诵读”等方面初步探讨高三诗词鉴赏教学的“读”的技巧性及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诵读 诗词鉴赏 少教多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9-0066-02
  一直以来,人们提到“语文”,仿佛就感受到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婉转多情、美好自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苦心孤诣、坚韧高洁;感受到了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的雄豪伟岸,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凄婉动人。这些典雅的句子往往可以使我们与之产生心灵的共鸣,让我们在清风鸟鸣的窗前或掩卷长思或内心悸动,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
  高中语文中的诗词鉴赏一直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一是古今差异。古诗词的美学意蕴,很大程度是来自于古代生活的基本范式。而现代中学生的生活同古人的生活已大相径庭,要现在的学生进入古代的语言系统,将个人体验与古人的生活体验合而为一,这并非易事。二是诗歌语言特征。古诗词相对现在的记叙文、议论文语言比较的精炼复杂,它往往是通过撷取一些拥有特殊情感或特殊含义的“意象”,在较少的字数或特定的规范里表达既定的某种情感。所以,需要通过挖掘“意象”的含义来体味意境美,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旨。可是多数学生对诗词意境美的意识还处于一种朦胧状态,只是单纯进行背诵,因此学习的难度大大增加。
  在今天应试教育功利性目标的影响下,在高考强调分数的重壓下,语文课堂多是“多教少学”,教学只重视解决问题而忽视人文素养的积淀,学生感悟不深,自然兴致不高,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难以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那么,在高三复习诗词鉴赏中如何进行“少教多学”呢?通过研读《语文新课程标准》其中的一句“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给了我相关的启示:
  一、通过初读,进入情境
  “诵读”就是跨越时空、联系古今的宝器。古诗词的语言特点是高度凝练、定格定韵,讲究声韵和谐,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正确而重复地读来拉近与古代汉语之间的距离。要诵出语感,就必须读准字音,读懂大致的文义;还要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感情。学生在准确的反复跟读的过程中,对古诗的音韵、节奏、停顿以及文意的感悟逐渐加深。这就是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所强调的“师者”的“教”的过程。然而现在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应该转变观念,这一环节已经远不是课堂的主体,这一环节的重点应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去读去感受去领悟。这样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情境,为更高层次的品读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把握诗词的主旨做好铺垫。
  二、通过细读,体悟情感
  “情”渗透在古诗词字里行间,与所述之事、所绘之景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古诗词的基本格调:有的高昂、低沉,有的欢快、悲哀,有的宁静、喧闹,各有不同。阅读可以帮助我们发掘其中的内涵。因此读出情感是诵读古诗文的较高层次,但很多学生停留在这个层次难以突破。此时,我们就要想尽办法为学生营造环境,帮助他们提升感悟,到达最好的情感状态。如可以通过学生表演重现情境,感受情感,也可以使用适当的音乐、图片和视频,或联想来创设情境,学生可以迅速为诗歌情感“把脉”,这样之后通过反复朗读,诗歌的情感自然而然读了出来。
  三、通过想象,品味美感
  古诗词语言精练,情感高度融聚,在其中不仅有文字,更多的是由文字衍生而来的绘画美和音乐美,要想真正理解其中的情感内涵,必须运用联想和想象。通过反复诵读品味,再现或者充实诗词画面,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称之为“想读”,不是指读的意愿,而是想象与诵读的结合。比如在教授《登高》时,我要求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圈出诗句中的意象,然后进行想象,再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诵读。“想读”这个环节真正让学生走进了诗中情境,让学生深层次的理解了诗歌,并且爱上了诗歌。
  在教学实践中,我充分领悟了“读”对于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只有以读代讲,才能真正拉近稚嫩的学生与遥远诗词之美的距离,符合“少教多学”的教育理念,真正调动学生的感悟积极性,使得他们有意识的、自觉地体会古诗词乃至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有了充分感知的基础,我想在高考试题中的诗词鉴赏这一板块方面,学生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