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283 | 阅读:

作者:王超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9-0065-01
  于永正,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他善于学习,勇于思考,敢于实践,勤于总结,在实践和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为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带来了一缕清风,推动了语文教育改革的健康进行。今笔者再读于老师的著作,结合自己在一线教学的经历,对其“三本”思想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以生为本:始终如一的教学特色
  “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知识是第一位的,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情感、态度、智力和能力等其他方面的价值都是附属的,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1]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突破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势在必行。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主导学生学习,而是积极引导,正确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而不是一味的“满堂灌”。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人性” ,认为我们的教育缺乏人文精神。如何使我国的教育充满“人文精神”?于永正老师认为,重中之重就是要爱任何一个学生,不要区别对待,在热爱学生的前提下,学会如何去尊重他们,如何去理解他们。 “以生为本”是于永正教学思想的基点,教书更是育人。
  于永正老经常“蹲在地上看学生”,与学生交朋友。这一点值得广大的教师去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朋友间互帮互助的关系。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思维角度与价值观,才能理解学生,知道他们最想要的是什么。泰戈尔曾经说过:“爱是理解的别名。”的确,尊重和理解是爱的前提。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和学生做朋友,学生才能全心、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以读为本:语文规律的适应和遵循
  朗读法是教语文和学语文的根本之法。阅读教学,不但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课堂的引导作用,而且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和主体性的形成,从而体现出“以生为本”的理念。阅读教学,重点在于“读”,抓住一个“读”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得多了,什么都出来了。
  读书要读出“味”来。以前的阅读教学是一种“解释”的教学,使学生失去“品味”、“欣赏”的权利。现在的一些阅读教学则是因为追求“个性”和“创造性”,同样也是忽视学生“品味”、“欣赏”的权利,而于永正在阅读教学方面做出的实践为“呼唤回归阅读权”的阅读教学做出了榜样。
  究竟该如何读?于永正老师的做法是这样的:
  首先,教师备课先要备“读” 。在备课的时候,反复的阅读,争取做到“准确、流畅”,还要读出情感,唯有这样,才能身临其境,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师只有先读懂了课文,才有可能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课堂上,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的准确、流畅,于教师形象地称之为“基础工程”。 指导一个人容易,但是一个班级所有的同学都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下一番功夫了。事实上,将文本朗读准确、流畅已经很不容易了。在准确、流畅的基础上做到有感情、读出语感来更为艰难。所以,每篇课文,于老师一般都要花一个课时的时间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阅读,争取做到每个人都读流利了,少部分人读出情感。
  第二件事是鑒赏品味,微观分析。在这个步骤中,一般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语,表现力强的词语;或者抓住文本中的好词、好句。抓住“要点”是微观分析的重中之重,切不可全盘突出,否则容易造成学生的阅读疲劳。这个步骤最能看出老师的功底,包括教师分析课本的水平、掌控课堂的能力以及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往往也是在这个环节得到提高。
  第三件事是要求学生把精彩之处多读多背,努力学习文本中的写作手法,以备写作之用,真正的做到“读以致用”。
  阅读教学,占主导地位的是学生。教师的主要责任是指导学生读好课文,读得好,学生才能悟得好。
  三、以创为本:语文创新的教育观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高度发展的世纪,世界各国在本世纪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当今世界,一切经济实力和战略实力的提高都离不开创新。创新精神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所以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势在必行。
  于老师提倡平常的授课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创为主”是基于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教学中使用想象力,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注意要为学生创建民主、自由、和谐的情境和氛围;教学方法重视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并踊跃表达自身想法。推行语文创新教育要关注和培养学生的特长,引导他们向健康方向发展。推行语文创新教育,还要鼓励学生虚心听取别人对作品的评论。
  仔细研究于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就会发现:适当的“创新”是必要的或者说“创新”要适当。“创新”是值得提倡,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核心,但在有些课堂上,天马行空的瞎创,恰当不恰当的统统称之为有“创新”。究其原因,这些“创新”没有一个坚实的基础,语文课堂创新要围绕文本的中心意思去“创新”。在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与“课文”实现了丰富充分的交流,回答问题也别具匠心。于老师的课有时也会出现一些小惊喜,但是仔细想想,这些确实又是符合常理的。于老师的课尊重、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同时又富有属于他自己的灵性,所以课堂上总是妙趣横生。于老师的课堂艺术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创造性是可以教的。于老师的课富有着创造性的灵性,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创造精神和方法的示范。
  于永正的“三本”教学思想,顺应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符合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言简意赅而内容丰富,再加上丰富生动的课例,更容易被广大教师理解、接受和学习。我们在活用的同时,还要学会反思,在反思中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