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8505 | 阅读:

作者:耿雪霄
  【摘要】本文通过对地方工科院校教学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提出“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科研强教、协同创新”思路,探索整合科研资源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科研资源 教学质量 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1-0227-01
  地方工科院校肩负着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需人才的艰巨任务,在我国国民教育中占有很重的份量。培养符合科学发展方式和机制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探索提高地方工科院校的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根据地方工科院校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依托校企科研资源提升教学质量的构想,整合现有教学资源,进一步缓解地方工科院校教学资源的供需矛盾。
  一、教学质量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学理念相对落后。理念是教育的先导,教学理念是教育者的信念和实践的产物[1]。目前,地方工科院校受外部环境和内部体制的制约,教学观念陈旧、管理体制僵化、协同创新不够,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式较滞后,很难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要求。
  2.师资力量急需加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师资队伍、结构和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地方工科院校因条件限制,教师队伍结构配置欠合理,素质水平待提高,对学校教学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3.教学资源整合度低。地方工科院校教学资源总量短缺、配置分散、缺乏监督,特别是各学科并行管理模式所形成的壁垒,造成教学资源供需矛盾紧张,突出表现在教学资源利用效率低,管理体制不健全,同时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与实践探索。
  4.办学资金严重不足。学校软硬件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优化教学环境,而资金短缺直接影响到学校对教学设施的投入,对于财力相对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工科院校,仅靠财政支持无法有效改善教学环境和办学条件。
  5.学风建设环节薄弱。学风建设是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先决条件。地方工科院校学生生源质量、教师素质、学校管理较薄弱,难以保证学校教学效果。
  二、教学过程中利用科研资源的现状
  科研资源涉及的内容和范围十分广泛,但与高校教学相关的主要科研资源有:仪器设备、数据信息、参与机会、专业人才等。
  利用学校现有科研资源在师生中形成有效的共享机制,是提升科研氛围最直接的办法。但学校科研资源共享率低。科研设备的价值未达到最大化,闲置折旧、自管自用现象严重;科技文献主要集中在学校图书馆及网络科技信息平台,但入口管理受限制;专业技术信息资料保密,只有少数专业技术人员才有机会获取。
  从教师教学方面,将科研资源融入理論教学与实践环节,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目前掌握丰富科研资源的教师教学工作量相对少,教学量大的教师科研资源匮乏,在课堂教案设计环节利用科研资源率非常低;以科研为主要工作的高校科研骨干教师,本身从事科研研究的任务相当繁重,有些地方工科院校可以用科研与教学工作量折算或互换形式通过年终考核,但科研骨干教师的授课率不高;由于科研设备维护和管理机制不到位,在教学实践环节中时间短、走过场,使教师无法充分地利用科研资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从学生参与科研方面,地方工科院校学生参与科研的机会甚少,因学校所能提供的科研资源和平台无法与扩招同步。目前学生参加科研途径主要有学校大学生科研立项、学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和科研团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科技节等平台。实施大学生科研立项高校不多,能获得立项研究的学生比例很少;地方工科院校以教学为主,科研团队和科研项目有限,经过筛选和考核,所参与的学生所剩无几;值得庆幸的是,学生参与学术科技活动比例较高。
  三、整合科研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的探索
  1.校企合作,丰富教学内容。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人才培养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高校要依托企业科研资源,开展多元化教育教学活动,从机制、形式、内容进行科教创新研究,打破校企体制问题存在的障碍,实现企业科研资源真正反哺高校教学。集中表现在将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促进教学知识的更新,加强教学与科研的结合;通过科研和企业挂职来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借助科研平台和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利用相关仪器设备及申请课题经费,开展学生的实践实习和毕业设计教学活动[2]。
  2.资源共享,改善教学环境。资源共享的主体是多元的,各主体间合作的基本原则是平等互利开放共赢。学校应重点建设网络教学科研平台、基础实验设备开放平台和校企协同创新平台。网络教学科研平台要以课程为中心,可供师生开展互动学习交流、网络教育教学和教学资源管理,例如网络视频教学、教师在线答疑、学生小组讨论、在线课程练习及课程考试等;基础实验设备开放平台可供工科类学生实验技术训练、课外学术科研、大学生创新训练等,学校必健全管理机制,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保障所需的运行经费;校企协同创新平台依靠企业或科研院所与学校的密切联系,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要坚持搭建平台、完善机制、整合资源、联合培养的原则,实现校企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质量提升等双赢局面。
  3.科研强教,繁荣教研文化。著名的教育家朱九思认为“科学研究要走在教学的前面,使科研先行一步,为教学打好基础”[3]。
  首先地方工科院校要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认识到科研对提高教师素质、培养人才,提升学校声誉、优化办学环境所起的巨大作用。其次正确对待转型期教学与科研发展非平衡的问题。教学型高校的科研基础较薄弱,但随着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服务教学和经济发展的科研瓶颈将打破,教师科研能力也将提升。最后要建设教研文化。科研和教学是高校办学始终不变的主题,而教研文化建设是加速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源动力,要在学科专业上加大资金投入,制定相应的教研制度,倡导和谐的教研行为习惯,凝聚强大的研教精神力量。
  4.协同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大力推进高校的协同创新,优化科研和教学资源配置,必须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服务经济发展为目的,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机制创新的协同创新思路,围绕目标,多方面协同运作、相互补充的共同行为,依靠先进信息技术搭建科研和教学协同创新平台,采用“大师+梯队”的团队组合、“高校+企业”的合作模式,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教学质量。要打破学校内部科研与教学相对独立的格局,理顺关系、消除壁垒,协同促进科研与教学资源的有机融合和全面共享。
  参考文献:
  [1]孙泽文,叶敏, 程远志,等.教育科学研究的特征、层次与价值思考[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6,(27): 11-14.
  [2]张晓红,黄振华.以科研之源拓教学之流[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92(4):24-25.
  [3]朱九思.高等教育散论[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
  耿雪霄(1980-),女,浙江玉环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与理论。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