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168 | 阅读:

作者:颜雄 李文昭 蔡深文
  【摘要】應用型人才培养是地方高校转型的重中之重,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本文结合环境类专业特点,介绍了环境类专业发展现状及培养目标、环境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初步设计、具体构建等方面的做法,以及取得的特色和创新。
  【关键词】应用型 环境类 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2-0110-02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以及政府和社会对绿色环保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环境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有了新的要求。“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在工程、生产、管理和服务等一线的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程度将较大程度的影响教育质量,而实践教学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当占有较高比重和非常重要的地位[1]。因此,构建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实践教学改革,对培养本科学生的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3]。
  一、环境类专业发展现状及培养目标
  我国高校的环境科学相关专业始于上世纪70年代, 从1992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以后,我国高校的环境专业得到了飞速发展[4]。国内的环境类专业逐渐增多,培养方案日趋合理,课堂教学日趋合理,但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仍不够完善,因人设课的现象依旧不能避免,课程设置与社会脱节,就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遵义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于2014年开始招收应用化学专业(环境监测与评价方向)和应用化学专业(环境治理工程方向)的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西部大开发和贵州发展实际,于2015年开设了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学习环境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接受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掌握认识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工程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院对于实践教学进行大量的改革和实践,由实验、实践、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组成,正逐步形成有贵州特色的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
  二、环境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初步设计
  实验课是高校教育的一种最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环境类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使学生能真正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普遍认识到应将被动实验转化为主动探索,确定了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介于此,我校环境类专业构建了“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习-毕业设计”四阶梯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体现了立体化和递进性的特点。
  三、环境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构建
  1. 基础实验
  在一年级、二年级的前期公共课理论学习阶段,环境类专业培养方案都设置有基础化学、仪器分析、微生物等基础实验。其中主要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等物理等实验课,且每门基础实验课不同于其他专业的基础实验,都是根据学科特点和地方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实验项目[5],不仅要达到普及学生基础理论的目的,更要注重从大一就开始培养学生联系专业的实验能力。
  2.专业实验
  环境类学科是技术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因此,开设的实验课程占据了毕业要求的175学分的重头,意在锻炼扎实的专业基本功。环境化学实验、环境生物技术实验、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环境监测实验、环境生态学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固体废弃物处理实验、土壤农化分析实验等专业基本实验课程均有开设,且与当地的环境、生态、经济紧密联合。但实验学时和学分均有所下调,而针对当前新形势的发展,随着国家陆续颁布了“气、水、土”十条,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实践教学体系增设了固体废物资源化实验、敏感区域噪声污染实验、土壤环境监测实验、市内空气监测实验、海绵城市设计实验、环境影响评价监测实验等,并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和完成相关实验,极大的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以及锻炼了创新思维能力。
  3. 综合实习
  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更有综合性、系统性,应用型的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了“野外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土壤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污染治理见习、专业综合技能实习”等环节,在不同的年级、寒暑假设置了不同难易程度的综合实习,培养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能应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完成自我设计、培养创新意识能力。
  4. 毕业设计
  毕业实习是全面理论联系实践、了解社会、发现并解决问题的阶段。我院环境类专业采取“3+1”模式,即大三暑期开始,学生的毕业实习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锻炼。分别在企业、政府、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如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企业内部污水处理站、环境评价公司、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县市环保局等单位进行,每个单位分别设置一个带队老师,定期检查和汇报实习动态,并回访实习单位用人情况。
  四、环境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特色和创新
  1.教学方法多样
  一改传统的讲授法,采取多种PBL、翻转课堂、启发式教学、小组讨论、MOOC等多样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使得实验课程互动性增强、趣味性增强、参与度增强。
  2.实验规范严谨
  为使每位同学都最大程度参与到实践动手中,建立小组制,且实行小组组长轮换制,小组之间监督制,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做到每个实验有预习报告、操作报告、总结报告,以及完成最重要的思考报告。重视现场操作性,强调思维创新性。
  3.完善校内实验平台
  目前,我院已建设实验室5个,分别为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室、环境生物实验室、生态实验室、土壤环境实验室、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实验室,实验面积达2000平米,现有仪器设备1000多万,尽最大程度满足和完善实验需要。目前正筹划成立第三方检测机构。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