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9307 | 阅读:

作者:许盛宝 王晓明 李学军
  【摘要】分子生物学作为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科学,对于普及现代生命科学技术进展与推动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是农业高校的学生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本文结合当前分子生物学讲授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建议依据专业调整授课内容、丰富讲课方式以及建立质量监控等措施,为进一步提高分子生物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 教学质量 核心知识点 授课方式 质量监控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2-0122-02
  分子生物学是遗传学与生物化学结合后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研究生命科学在分子水平作用机理的基础科学。近年来利用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众多重大发现,包括大多数生命科学相关诺贝尔奖。分子生物学也逐渐成为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主要支撑学科,成为当前生物类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农科院校大多数专业均涉及生命科学,分子生物学作为深入研究各专业前沿科学问题的基础工具,对于农业高校的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同时对于普及现代科学技术进展与推动生命科学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前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包括:第一,不同专业的学生选用相同的教材,未形成针对各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第二,教学内容大而全,但的核心知识点与知识框架不突出,影响学生的渐进式获取知识的规律,不利于培养一个系统的分子生物学知识体系;第三,教学方式和手段有待于进一步创新。目前课程的教学方法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第四,教学内容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尽管学生学习的大量的基本概念与知识,但不能与当前生命科学研究进展联系起来,因此也不能用学到的知识去理解分析当前相关的研究进展[1, 2]。
  针对这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很多教学工作者这对这门课的讲授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与改进措施[1, 2, 3, 4],极大提升了这门课程的讲授实际效果。笔者作为农科高校的分子生物学讲授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也有一些思考,希望能为进一步提高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调整定位好分子生物学讲授内容
  农科高校的很多专业,分子生物学并不是必修课,一般配备32个学时,相对于分子生物学诸多的概念与调节规律,要在這么少的课时之内,全面系统讲授分子生物学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对授课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与凝练。从修习这门课程的学生来看,部分学生是要在基础研究领域做更深一步的探索,对于这部分学生,讲授的内容越细致越透彻,帮助越大;然而对于更多的学生,是要通过学习这门课去系统认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实际用途。对于这部分同学,重点在于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与建立基本的知识体系框架,如讲解太细,会严重增加学习的负担,造成越学越模糊的状态,也不利于分子生物学基本知识点的长期记忆。因此有必要将这门课的内容设置的更有弹性,设置以基本知识点与框架体系核心的内容,同时对分子调控领域的课程进行凝练,为学生拓展该部分的相应知识打下基础,从而兼顾不同学习目的的学生。此外,针对具体的专业,授课内容应有所侧重,根据专业进行调整。
  三、优化课程内容的比例
  1. 课堂的主要讲授时间可以集中在基本概念的讲述与理解,而对于相对抽象的分子调控部分,需要授课教师进行充分凝练,提炼出知识框架,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同时增加自修的内容,帮助那些有志在该领域继续深造的学生进行课外修习;具体来说,以基本概念与框架为核心的教学内容(包括基因、染色体、DNA的复制、突变体与交换、RNA、蛋白质翻译此构成中心法则),该内容可以占到70%左右的授课内容。凝练基因的表达调控的内容(20%授课内容)。根据学生专业,选用植物信号转导,或植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作为分子生物学实际应用的理解(10%授课内容)。
  2.调整课时数的分配。从课时分配上进行调整,将80%的课时量用于上述内容的讲述。此外的20%用于分子生物学基本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包括:课堂增加概念理解测试、主题讨论与辩论、以及当前热点研究的分子秀等形式,将分子生物学理论与研究实际的结合,促进学生理解、吸收与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
  四、重点培养分子生物学概念的理解与实际结合的能力
  1.分子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科学,也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学科。仅仅掌握了概念与知识框架,对于理解与应用分子生物学是不够的。需要花相当比重的时间帮助学生去理解与吸收。一些教案中把近代诺贝尔奖与分子生物学的讲述结合起来是一个可以借鉴的方法。这些诺贝尔获奖研究基本就代表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方法与发展历史,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热情,又能展示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实际应用与应用前景。同样地,结合当前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分子生物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如结合当前争论比较激烈的“转基因作物安全性”问题,组织开展主题讨论或辩论[3]。通过讨论,深入理解转基因的本质,增加学生对分子生物学中突变、重组、交换、启动子等核心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与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4]。这对于将来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应用分子生物学的知识打下基础。
  2.在当前互联网高度覆盖的形势下,充分发挥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锻炼学生自主学习与有目的学习的能力,这也将是未来教育的趋势[5]。结合不同专业的不同研究热点问题,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这些信息,组织学生利用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去理解这些进展的意义与内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子生物学的热情与能力。
  五、建立定期的质量监控反馈
  1.平时教学效果评估。为确保教学效果,应建立教学效果反馈渠道,课堂随机抽查学生对学过知识点的理解,既可以加深学生地核心概念的认识,又可以使核心内容在课堂上得以反复强调,还可以随时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课堂上学生普遍反映的难点与困惑知识点进行记录,对于类似的内容在讲授时进行不断的调整与改进[6]。
  2.期末复习与考试结果评估。期末复习是整理课程核心知识点与知识框架的最好时机,也是学生形成并总结分子生物学知识框架的关键阶段。通过对中心法则的系统串讲,凝练分子生物学的框架,并评估学生对各个环节的掌握程度。此外,系统分析考试的结果,对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也意义重大。考试不仅仅是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样也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目前,多数高校在教学标准化体系中建立了这一环节。授课教师可以结合这些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自己的授课效果进行评估,将对不断提高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六、结语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有知识基础,能进行独立思考,并能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的人。通过目前分子生物学课程进行调整,增进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理解与应用能力,培养思维严谨与独立思考的人,为进一步提升分子生物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武丽娜.地方高校生物学类专业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农村科技,2017 0(6).
  [2]房明丽.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教育,2017 0(7).
  [3]罗英花.“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农产品加工,2016,8(8).
  [4]李学军.创新实验班“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3,16(6).
  [5]陶怀.大数据时代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8).
  [6]尹孝玲.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2).
  基金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Y1703008)。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