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8903 | 阅读:

作者:李明
  【摘要】数的计算是人们日常生活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近年来,新课改下的计算教学的教材编排上与传统教材有很大的差异,注重与解决问题相结合,于是教师们纷纷顺应当前的形势,创设生动的情境,在生活中引出计算问题,追求算法的多样化,注重课堂教学探究……剥去绚丽多彩的外衣,我们常常发现:在眼花缭乱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不深,训练密度不够,计算技能差等教学缺失。如何把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计算教学的课堂中,下面笔者就自己教学体会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 计算教学 几点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2-0129-02
  一、正确处理好情境引入与复习铺垫的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恰当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形成认知冲突,唤起求知欲望,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但那些过于花哨的或牵强附会的情境只能分散学生注意力,冲淡数学课的数学味;同时,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所必需的旧知识不能及时再现,找不到新知识的“固着点”,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这既不利于新知识的学习,更不利于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构建知识系统。
  情境引入和复习铺垫并不矛盾。如,教学12×3时,利用主题图创设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并精选与本课新知识密切联系的旧知识进行复习:①3个十是多少?5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②用竖式计算:13+13,6+20,3×2;在比较中明确个位的“6”都表示6个一,十位上的“2”都表示2个十。在这个一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置于熟悉的情境中,学生兴致盎然,愿做乐做,同时适度复习铺垫使学生迅速调动认识体系中与本课知识相关的认知,为新课作好准备,为学习目标达成作了有效的铺垫。
  适度复习铺垫是必要的,情境创设也是需要的,选择怎样的引入方式取决于计算教学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起点。
  二、正确处理好算理与算法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态度价值观这样隐性的目标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得绝大多数教师过于注重过程性目标的体现,而忽视了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这样的理念反映在现代计算教学上就成了“重算理,轻算法”的理论根基,这种偏重算理、忽视算法的做法,使学生计算正确率大打折扣。为此,我们需要正确处理好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关系,算理是算法的基础,算法是算理的落实,两者不可偏废。
  如,教学48×2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摆小棒摆出2个48,看到里面的16根(即16个一),根据已有的经验,把其中的10根捆起来(即10个一变成1个十),放在8捆的下面,于是,成捆的小棒就有9捆(2个4加1)。在学生理解48×2算理的基础上写出下面的竖式:
  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發现规范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
  最后运用此算法反复训练提高计算技能。这样逐步过渡,学生对算理解深刻,对算法掌握也扎实。可见计算教学既需要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理,也需要让学生掌握算法,更需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算理到算法的演变过程,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
  三、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关系
  新课程倡导算法多样化是基于传统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单一,过于注重计算技能训练,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等问题提出来的,主要着眼于让学生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实践证明,只有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的关系,在诸多的算法的基础上,突出基本算法,讲清基本算法的算理,并以这种算法为主的进行训练,才能提高计算能力,保证教学效果。如,教学口算40÷2时学生自主探索得到这样几种算法:想乘算除,看图分铅笔算,利用4÷2迁移“4个十除以2得2个十,2个十就是20”等。在发散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算法,进行优化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好,最快?和同桌说说你的理由。”最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先算4÷2,再在结果后面加0”这样的快速算法,并训练学生说“4个十除2得2个十,2个十是20”这样的算理,然后练习时重点运用这种算法,由此让学生掌握这种基本的算法。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呈现了算法多样化思想,又通过学生对各种方法作出比较,引导学生优化算法,提高了计算教学的效率。
  四、正确处理好问题解决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中不再设置专门的“应用题”领域,而是让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在计算教学中,教师除了重视“双基”外,更要重视应用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应用中形成和提高计算能力,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信息,体会计算的应用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计算是一种智力操作技能,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即认知阶段、分解阶段、组合阶段、自动化阶段。认知阶段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明确方法,这比较容易做到,而后面三个阶段常常被教师们所忽视。因此,计算教学应重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当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后就要通过一定的训练形成技能,然后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来检查计算情况,严格把好计算关,使计算更好地为解决问题服务。
  如,学生学完20×3及试一试后,出示一组对比练习:
  2×3 ,7×8,5×6,200×3,700×8,5×600
  出示9×2,让学生编下一题。
  在学生口算体会到它们的异同后接着同桌编题口算,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这样,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教学,学生既学得扎实、有趣、有效,又充分体验到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获得一定的发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训练计算技能,在计算学习中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五、正确处理好笔算与口算、估算的关系
  在当前计算教学中,许多教师口算、估算教学意识淡薄,同时对口算、估算的重要性缺乏科学的认识。
  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生产中,对一些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的数量所进行的近似或粗略估计的一种方法。估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运用估算可以提高笔算的正确率。如,教学计算32×102,通过正确估算可以知道这个乘积应比3200大一点,既为理解新的笔算方法提供理论支撑,又能减少计算错误。
  估算可以培养数感。如,100张纸大约厚1厘米,1000000张大约厚多少米?这些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是学生建立数感的基础。学生形成对大数的理解,就会有意识地运用它们理解、认识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
  此外,估算也是一种解题的策略。
  现行的教材中许多计算教学的例题都呈现了估算和笔算两种算法,这样安排既适时地教学估算,体现了“加强估算”新课程的理念,又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重要方面。因此,重视笔算教学的同时,不能忽视估算的作用,笔算、估算教学两手都要“硬”。
  总之,只有从数学教育本质的角度出发,正确处理好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才能促进计算教学的深入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数学素养基础。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