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8840 | 阅读:

作者:翟敏
  【摘要】研究探索“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动态调整机制,既解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共性问题,实现一线从业人员的“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高素质”培养,又能根据区域行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岗位培养方向; 促进课堂教学的内容紧跟产业优化、技术升级进行动态调整与更新,最终实现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职能。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课程体系 动态调整
  【基金项目】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动态调整机制研究——以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项目编号:C05S142502。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0-0243-02
  一、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动态调整机制研究的背景
  伴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且呈日益发展壮大之势,这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体现在人才培养方面,必然要求教学内容能够紧跟市场发展脉搏,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要。这就迫切需要中职课程体系及时调整以适应经济领域的产业不断调整升级、技术不断进步。而且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统一的课程体系也不能同时满足区域经济社会行业人才的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改革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立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机制、建立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机制,到2020年,基本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这都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既要有一定的规范统一性和稳定性——能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又要有一定的自主灵活性——能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的变革、技术的进步及时调整课程组织结构及内容。
  综合分析我国中职课程体系设置与运行现状,尚存在以下问题:
  (1)政府对中职课程体系设置与运行方面规定过死过深,使中职课程体系无法适应快速变革的产业发展的需要,影响了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职能。
  (2)部分中职学校盲目调整专业课程体系,使得专业课程的开设与调整出现无序性现象,不利于中高职衔接。
  (3)缺乏中职教育课程体系有效对接区域产业经济运行的监控评估体系。
  在此背景下,本文尝试探索研究“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动态调整机制,既解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共性问题,实现一线从业人员的“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高素质”培养,又能根据区域行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岗位培养方向,促进培养学生专业岗位新技能、新技术的专业课程的开发;促进课堂教学的内容紧跟产业优化、技术升级进行动态调整与更新,最终实现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职能。
  二、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动态调整机制研究的目标
  探索“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动态调整机制,构建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出发点的、以能力本位的、基于岗位需求的、注重职业素养养成的、兼具稳定性和灵活性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作为课程体系动态调整机制的实施载体,不断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适用性。
  三、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动态调整机制方案构建
  1.探索组建“多元参与、多层协作”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动态调整管理机构,解决“谁来调整”的问题
  组建由市场、行业、企业、政府、职业学校多元组成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动态调整管理机构,改变单一的以行政手段为主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调整机制,充分发挥多方主体的积极作用。专业指导机构由行业、企业的专家、政府部门人员、学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其职能是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并根据产业的发展动态、产业技术的进步、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建立一个指标体系,定期开展课程评估,对课程体系的调整进行全面规划,使教学内容能及时根据产业发展动态进行调整。
  2.探索构建“市场调节、政府柔性干预”的课程体系动态调整的标准和运行监控评估体系,解决“调整依据”的问题
  由于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与掌握资源的差异性以及所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进行课程体系动态调整过程中,若完全由学校实施调整,容易出现课程设置与调整的随意性、盲目性和趋利性;而完全执行全省乃至全国的教学计划,又容易出现课程教学内容与区域产业岗位技能脱节的现象,因此探索构建“市场调节、政府柔性干预”的课程体系动态调整的规范标准和运行监控评估体系,从而避免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
  3.探索开发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动态调整机制实施载体,解决“如何调整”的问题
  由于中职教育人才培养周期一般为2-3 年,在教学上存在一个滞后期,因此学校对课程体系结构的调整总是比产业结构调整及最新的产业技术发展“慢一拍”。探索开发“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作为课程体系动态调整机制的实施载体。平台课程(公共基础平台课程、专业通用平台课程、专业核心平台)有利于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保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相对稳定,模块课程(专业方向和个性订单模块、拓展模块、创新创业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方向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主要满足订单人才培养要求;即可以不变动专业,只需根据区域经济的人才需求变化灵活调整或开设职业方向,避免过多地调整专业结构造成的资源浪费。同时,“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可促进师资配备、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的优化重整,提高人才培养的资源利用效率。
  四、结语
  通过探索构建课程体系动态调整机制,学校根据行业的人才需求的类型、层次和数量及时调整所开设的专业方向及相应规模,既能保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对稳定且有利于中高职衔接,又能满足劳动者个性化发展及岗位迁移需求,同时在课程体系的动态调整机制的实施过程中,还能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教学过程与产业紧密结合,为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开展“订单式”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2]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Z].教发[2014]6号文件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08]8号文件
  [4]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Z].教职成[2009]2号文件
  [5]谭维奇.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的中高职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J].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10):61-64.
  作者简介:
  翟敏(1976.11-),女,漢族,山东淄博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物流管理教育研究。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