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766 | 阅读:

作者:雷小燕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本文以《无线网络规划和优化》课程为例,探讨信息化背景下的课程改革研究,介绍了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现状,探讨了课程信息化改革实践方向,阐述了信息化教学的注意事项。信息化和教学要合理结合,不能盲目进行信息化,唯信息化论,信息化课程改革的典型实践是混合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课程改革 无线网络优化
  【基金项目】2017年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基本建设项目——信息化教学改革专项(项目编号JX 1730)。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8-0221-02
  引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新技术、新媒体层出不穷,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技术等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信息化教学也成为了当前教育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职业教育而言,通过引进多媒体技术、信息化教学等辅助手段,把实际当中抽象的技能操作通过信息技术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枯燥的概念和内容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能极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1-2]。
  为了配合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部自2010年起,连续7年举办了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每一届大赛都能吸引大量的老师、院校参加,都能感受到引进新信息技术引起的一波又一波“信息化热”。如何将一波又一波的“信息化热”转变成教学常态,即把新媒体、新技术、新理念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与学科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是高职教育教学面临的问题,本文以《无线网络规划和优化》课程为例,探讨信息化背景下的课程改革研究。
  一、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现状
  随着信息化教学大赛热潮的推动,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通过调查数据显示,当下的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信息化大赛只有部分高职职业院校的少数老师参加,无法做到全员参与,从总体上来说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水平一般;同时信息化环境下实施信息化教学的难点是信息化教学设计,这需要教师具有信息化和课程的整合能力,这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薄弱环节,导致多数教师理解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但应用较少,或只是偶尔应用;再者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导致部分老师不愿意进行教学改革。
  其次,《无线网络规划和优化》课程是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直接关系着通信专业学生的就业和实习,但该课程理论知识繁多,课时安排较少,给信息化教学带来难度;多数高职院校该课程教学还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教学方式多采用老师PPT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多媒体技术单一,不便于学生理解专业术语或名词;同时课程内容落后,使用的教材和讲授的内容多数还是基于3G的网络规划和优化,而市面上普遍采用的是4G网络,与实际相脱轨,不利于学生毕业后工作或实习;再者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单一,考核方式是期末理论考试+平时表现,没有突出实践部分的结果,也没有充分反映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缺少主动学习的动力。
  最后缺少信息化教学的软硬件条件。信息化课程教学实施需要计算机设备,网络环境,网络资源,免费的微课、微视频制作软件,充足的网规网优仿真软件,配套的规章制度等软硬件条件。现在的高职院校网络速度有限,免费无线网络环境缺失,很多视频无法做到在线播放,同时现在的免费视频有限,大多需要花钱购买,免费微课制作软件功能单一,这大大减低课堂的教学效率,影响教师的实施热情;再者加上通信设备昂贵,多数高职院校只有一套或少数的几套网规网优仿真软件,试验实训都需要分组进行,学生参与度不够;同时移动学习条件不成熟,学生的计算机或网络配置达不到相应的标准,学生不能随时随地在课外时间观看视频课程资源,或者进行在线学习;最后跟信息化教学配套的規章制度不完善,对开展信息化课程教学的老师和学生没有对应的鼓励或支持措施,容易影响师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方向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信息化教学,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无线网络规划和优化》课程学习中,可以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前,要求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在线完成预习内容自测,实现自主化学习。课中,以学生为主体,采取项目化教学,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方便学生相互之间交流想法,讨论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后要求学生去在线学习平台完成课后作业,同时要求利用课上教授的方法,进行拓展练习,培养学生的拓展能力和创造性。同时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课堂内可以采取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课堂外可以邀请通信业界专家对学生的学习或操作进行在线点评,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愿意参与课堂,融入课堂,提升课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或自我魅力,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其中享受到自主学习、快乐学习、个性化学习的乐趣。
  2.基于大数据的学情分析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我们开始广泛接触和应用大数据。借助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情,助力教学。课前,前置学习了解学情,收集数据;课中,根据学情切入学习,分析数据;课后,追踪评价学情,反馈数据。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学情分析有助于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实施,学情分析大数据是资源使用对象学习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课前学生的在线学习和测试情况,了解学生学习水平、确定学习目标、提供学习计划,监管学习行为,课中及时调整授课重难点,根据课前大数据结果及时给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帮助,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关心到每一个同学;同时根据课前学生生理或心理学情,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选择合适或对应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后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课后测评交互行为的大数据,反思自己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与风格是否适合学生,积极探索寻找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模式。最后积累资源使用对象的学习表现数据,总结不同对象学习能力,不同时期学习情况,为其不断成长提供帮助。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