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8549 | 阅读:

作者:李华英 夏容 王振 张华
  【摘要】电类基础课程包括理论和实验课程,学生的科技制作实践在电类基础课程教学中是缺失的一环。如何找到学生动手能力与电类基础课程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在电类基础理论课上进行随堂演示实验和进行开放性演示实验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重要性不言而喻。让电类基础课程教学也融入科技制作实践,目前是一种全新的尝试。
  【关键词】基础课 科技制作 实践能力 培养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改课题,编号:JXJG-16-38-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213-01
  一、前言
  电类基础课程与学生科技制作实践融合的培养模式,以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制作实践为支持点,将科技制作实践以演示仪器硬件支持和知识应用的形式融合于电类基础理论与实验课程,提高电类基础课程教学技术和对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的水平。
  以学生科技制作实践为支持点,形成一种电类基础课程与学生科技制作实践融合的培养模式,在对学生的培养上形成互补,让电类基础课充分发挥学生对理论思想的传承发展和科学素养培养的作用。
  二、培养模式的基本内容
  以电类基础课程平台为依托,以电类基础课程教师为主导者,电子实验室提供场地和适当的启动经费支持,指导老师提供指导,要求学生经过选题、立项、方案设计、材料选择、经费预算、动手制作等过程完成制作实践。在理论基本知识层面上的选题立项制作出的演示仪器实物将进入理论课程教学用于随堂演示,在仪器不用于随堂演示时便存放在开放自主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自由的自主实验。以最新和趣味知识为选题的立项制作出开放性演示实验仪器,增加开放演示实验项目。以理论知识和思想方法应用为选题立项的科技制作,因为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孵化成为“电子制作大赛”、“挑战杯”等项目,同时获得相当的经费支持。
  三、培养模式的基本做法
  自制实践对学生培养具有一个过程:在初级阶段,以课程基本知识和趣味知识技术立项,仪器制作具有重复性和验证性质,这一阶段积累学生科技制作实践经验;在高级阶段,学生参加实验仪器的维护修理、进行“电子制作大赛”、“挑战杯”等实践活动,甚至成为“科研助手”直接参与教师教学科研中的实践活动和形成研究性实验,这时具有创新性。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在不同方面对学生培养:对随堂演示实验仪器的制作,课程理论教学中的理论解释和公式推导有了一个形象载体,在进行了开放自主实验后,学生对理论课教学知识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对开放性演示实验仪器的制作,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有了应用载体,进行开放演示实验后,学生对理论课教学知识点的理解变得鲜活,理解上产生了新的视角,在眼界和思维上达到更高的层次;在高级阶段中,“电子制作大赛”等实践活动,学生将现有理论知识拓展到实际应用中,这个过程需要学生不断地思考、阅读、分析、比较、设计,在理论知识和思考方法得到强化的同时,与课题相关的领域知识也有了大量积累,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思考方法、思维层次进一步提高,积累大量的实践技巧,学生的科研素养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
  在科技制作实践团队中,高级阶段的学生和初级阶段的学生组成团队梯队,培养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的同时,形成学生自行培养的良好态势。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创新科技制作成果与老师分享,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教师对课程平台建设的积极性。电类基础课程平台的建设与学生科技制作实践形成良性稳定发展的关系。
  在电类基础课程与学生科技制作实践的融合培养模式中,培养模式分为三个主线,形成多个培养层次。
  电类基础理论课程中需要提出归纳有意义的随堂演示的知识点,从而确定学生科技制作随堂演示仪器的具体项目。具体的随堂演示实验项目对学生学习电类基础课程中建立正确的模型和思想、培养学生科学观察和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科学美感素质的作用,是重要的研究内容。
  收集最新科学技术发展和趣味生活应用信息,分析演示仪器化的可行性,仪器制作的可行性;研究开放演示实验仪器是否满足增加知识面、提高思维层次的要求。从而确定学生科技制作开放演示实验仪器的具体项目。
  实现随堂演示仪器与小规模学生自主实验仪器和开放性实验仪器相互交换的方案,自主实验仪器列入电类基础课程实验。学生对随堂演示和小规模自主实验的意见反馈机制和实验后的考评机制,研究理论课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断裂带及具体融合点。
  参加自制仪器制作實践学生的选拔、培养指导和项目执行机制,调查掌握不同专业学生的兴趣和专业特长,掌握和优化学生科技制作实践的节拍,根据电类基础课程实验室的需求和资源状况确定学生科技制作实践项目的规模,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项目分配、组员、时间、师资配备方案,制定学生科技制作实践项目的资助、执行、自制仪器维护、资料存档、成果管理、考评奖励等规章制度。制定学生科技制作实践项目的“电子制作大赛”、“挑战杯”的孵化计划,和与各专业实践项目教师对项目进行联合培养孵化计划。
  四、培养模式的基本目标
  将理论的思想和精髓通过实验展示出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自制仪器的主题选择以及理论课程如何导入自制演示仪器是一个关键问题。好的主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论又能有机结合,相互印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自制仪器的设计思路和制作是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一个知识点和思考方法可以由多种方法来展现。采用哪种最恰当的方法,既能展现理论的简洁美,又形象表达了内在的理论思想,同时又能启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
  以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制作能反映基本原理和科学技术最新发展的演示仪器为主要支撑形式,将学生科技制作实践融合到电类基础课程及电类基础课程实验中,让学生通过自制仪器来理解理论的思想、方法,更加深刻体会课程中的思维方式,提高其科学素养。通过自制仪器在电类基础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和使用,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的内涵。同时,巧妙的仪器设计和有趣的实验现象体现了理论的思想和简洁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传承了理论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结束语
  电类基础课程与学生科技制作实践的融合培养模式化体现在具有固定形式并且可持续地良性发展。教师的积极性是模式良性稳定运行的关键之一。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制作实践教学活动的稳定性最终实现可能促及电类基础课程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层面。
  参考文献:
  [1]郝静,刘耀年.电类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2,2:97-100.
  [2]杨章勇,王智忠. 电工电子系列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10:122-124.
  [3]陈亚光,李玲. 电路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6,3:50-51.
  [4]杨建良. 电类基础课程实验教学“虚实结合”模式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4:101-104.
  作者简介:
  李华英(1984—),女,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自动化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