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5844 | 阅读:

作者:穆运彩
  【摘要】追问指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富有启发性和动态连续性的提问。课堂中的有效追问,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一个新的高度,从而形成对于文本的新的理解。有效的课堂追问必须要以教师对文本的追问为前提,在追问中产生独特的见解;以教师对生成的追问为主体,重视课堂的动态生成性;以教师对问题的追问为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性。
  【关键词】有效追问 文本解读 课堂生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064-02
  《礼记·学记》中有云,“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它表明教学中的“问”要先易后难,而追问作为一种提问方式,在教学中如果运用恰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是追问呢?
  追问指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富有启发性和动态连续性的提问。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教学情况而进行的适时追问,能够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本文以《一株紫丁香》为例来探讨有效追问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原则。
  一、前提——教师对文本的追问
  《一株紫丁香》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首情感丰富而又意境优美的小诗,全诗语言欢快流畅,读起来琅琅上口;想象丰富,美好,是尊师教育的好题材,也是朗读指导的好素材。备课时我抓住“踮起、夜夜、疲倦、挂牵”等关键词设计教学重难点,孩子们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呢?“夜夜”是什么意思呢?老师会挂牵我们什么?对于深夜还在工作的老师,你想说些什么?……这一连串的问题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指引着教学环节的设计。通过这一连串的对于文本的追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逐渐清晰起来。
  可见,教师对于文本的追问可以形成对于文本的新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文本表面和深层的内涵,课堂中才能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层面的理解。
  二、主体——教师对生成的追问
  叶澜教授曾说过:“新的课堂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课堂生成具有极强的突发性和偶然性,再详细的备课也无法预知课堂的全部细节,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倾听、敏锐捕捉,以生成资源为契机,把学生的思维火花作为追问的起点。
  本课教学中朗读指导是关键,那如何恰如其分地指导好学生朗读呢?课堂上我抓住关键词“踮起、沙沙、疲劳、挂牵”等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在体悟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
  师:小朋友们是怎样走进安静的小院的?
  生:轻轻地。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是轻轻地?
  生:踮起。
  师:你能做做踮起脚尖的动作吗?
  生做动作。
  师:你为什么要踮着脚尖呢?能说说你心理在想什么吗?
  生:我怕吵到老师工作,老师每天教我们读书非常辛苦,我想为老师做点事情。
  师: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能带着这样的情感读一读诗歌第一节吗?
  生轻声读第一节。
  追问是课堂进程中的追问,是在生成中的追问。因此,课堂追问必须因时而动,教师要具备足够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来巧妙地把课堂追问推向高潮。
  三、引导——教师对问题的追问
  追问是在学生回答问题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是为了帮助学生弄懂某一内容或问题的再次补充和深化。教师作为引导者,要通过不断发问引导学生就原来的问题进行深入而周密的思考,通过由表入里、由浅入深,从而使学生的理解由粗糙、肤浅变得更加准确、深刻。
  在第三小节中,“疲”和“倦”是本课要认读的生字,而且都是形声字。低年级识字教学主要是从音形义三方面来把握,要求学生不仅会读、能明白意思而且要会用。基于这一识字特点,课堂中从生字的形入手,不断发问,激发学生不断思考,逐步掌握这一词语。
  師:为什么“疲”是病字旁,“倦”是单立人呢?
  生:这是说人的感觉,好像生病了一样。
  师:你看到过谁很疲倦,好像生病了一样?
  生:爸爸每天下班后都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感觉很累的样子。
  ……
  师: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消除他们的疲劳吗?
  生:倒一杯水、捶捶腿、拿拖鞋……
  通过对主问题的不断追问,学生渐渐明白“疲倦”就是很累的样子,而且还能结合生活实际说出自己感受到的身边亲人的疲倦,进而升华出对于老师辛勤付出的感激之情。
  为了使课堂追问更加高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对文本有独到的追问,在课堂中能抓住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深入追问,在课堂生成中挖掘对于文本理解的新收获。
  作者简介:
  穆运彩,厦门市集美区杏东小学教师,研究生学历,毕业于西南大学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现任教语文学科。在教育教学中遵循“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全心全意地关注孩子成长。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