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6063 | 阅读:

作者:戴晓明
  【摘要】在课改的大潮下,很多新的教学方法日渐涌现,很多教师都把课堂教学以生动活泼的多个课堂活动串联起来。但课堂活动多了,就真的学习效果更好吗?笔者认为未必,课堂活动要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来设计。
  【关键词】课堂活动 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111-01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克和千克》是一节边操作活动边学习来认识常见量的经典课。很多课堂教学比赛里也常见这节课,这节课准备的教具多、学生的操作活动多,对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容易出彩也容易流于形式。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品的质量。3.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體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因为我们的学生都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克和千克”,但只是不够系统。他们还会接触到“斤和公斤、两”等日常的量。这都需要教师在本课里对他们日常的零星片段进行梳理和沟通,形成系统的完整的量的认识。
  笔者在观摩了很多教师上的这节公开课后,得出了一个观点,就是我们的课堂活动贵精不贵多,课堂活动要为学生的“学”而生,而不是为了出彩、花哨而生。
  基于以上的观点和情况,笔者对本课教学设计进行优化与整合。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出示同一款商品不同质量的价格图,让学生说一说同一种商品为什么价格不同。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仔细观察出不同的量会产生不同的价格,体会到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由于没有操作的需要及把时间放在刀刃上,所以这个环节笔者只是设计让学生观察投影,没有让学生进行操作。
  第二个环节是:探究新知。这个环节,笔者就设计了实验和讲授结合的办法来进行学习新知。
  首先从感受比较轻的物品用“克”做单位,让学生分组掂一掂、看一看“一片口香糖、一支棒棒糖、一小包瓜子”的质量,学会从商品标签里寻找质量信息。这样设计的目的,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克,还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商品信息的习惯。
  接着,教师给出一枚回形针约重1克的信息,然后让学生感受1克,继而尝试取出1克黄豆并数数颗数。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和细致的感受1克的质量。
  当学生说完各自掂量1克黄豆的数量后,教师又抛出一个问题:“那到底多少颗黄豆重1克?你有什么好办法?”激发学生寻找出能称比较轻物品的计量工具。引出天平这个能称比较轻物品的测量工具。
  认识天平,笔者就认为用课件实物投影比学生操作活动有实效了。所以,笔者采取的是讲授法,向学生介绍天平的结构、各部分名称、使用方法等。
  第三个环节是认识千克,是在学生认识了克之后延伸学习的。笔者先采用让学生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课堂活动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体验的。四人小组合作,把四包盐放在一个袋子里,每人轮流掂一掂,在心里记住这个质量。然后是引导学生明白克和千克的关系,教师提问:一包盐的质量也是250克,四包盐的质量是多少呢?学生容易答出1000克。接着,教师用了两个计量单位不同的秤去称4包盐,提问学生:为什么同样是称这四包盐,在电子秤显示是1000g,而在盘秤上显示是1kg呢?为什么数值会不同呢?引导学生发现,两个秤的计量单位不同,从而推导出克和千克的关系。
  最后是利用课件展示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常见秤:盘秤、弹簧秤、体重秤。
  第四个环节是综合运用环节。以小组为单位,领取一种物品,先估1千克的这种物品有多少个;再在盘秤里称出1千克的物品,数一数有几个;最后在活动记录表里记录估和称的情况。小组测完一种物品后,还可以和其他小组交换测量的物品,再次进行新的测量。这个环节在设计之初,是没有交换测量物品这个内容的,由于学生前面的训练扎实,完成得快,孩子们自己提出了能不能交换称量的素材。称完老师提供的物品,小朋友们又提出能不能称下自己的文具和书本练习册等等。老师都允许了这些意外生成。因为这些实践操作都是对克和千克的巩固和运用。
  笔者这个课堂设计,既有传统的讲授法介绍克和千克的一些基本概念和介绍测量质量的工具。也有活泼生动的体验1克、1千克、估出和称出1千克物品的课堂活动。学生要在明白“克和千克”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动手测量,才能使课堂活动落到实处,有效果和有巩固作用。总之,我们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来决定采用哪种教学方法,传统不等于落后。课堂活动要以学生的学而制定和开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二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14年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