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896 | 阅读:

作者:刘倩
  【摘要】高校微思政如何跟上微时代的前进步伐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为应对新媒体日益发展的趋势,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文阐述了微思政的概念及特点,微思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并提出利用微思政更好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实有效对策。
  【关键词】微思政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060-02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今天我们已经走进“微”时代,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53.2%。其中手机网民占比95.1%,在各种职业的网民中,学生所占比重高达28.2%,位列第一,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20.3%,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率已接近100%。[1]由此可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应对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借助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势在必行,这也是微思政越来越受到高校、社会的广泛重视及关注的原因。
  一、微思政的概念及特点
  (一)微思政概念
  “微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简单来说它是新媒体背景下一种“隐性教育”,所谓隐性教育指的是在宏观主導下通过隐目的、无计划、间接、内隐的社会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受到影响的教育过程,渗透教育于日常大学校园的学习和生活中,达到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的教育目的。[2]
  (二)微思政特点
  与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相比,微思政模式进一步开辟了“互联网+”时代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战场。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平台的不断涌现,也为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形式、扩展教育渠道提供了可能。在这种大背景下,“微思政”由此而生,其具体特点:
  1.原创信息, 简短有力
  微思政的传播内容原创度高,更加符合如今大学生的口味和需求,同时文字更为精炼,一般控制在200字内,字数虽少,文字表述却更简短有力,掷地有声,能够直中要害。
  2.发布方便,传播快捷
  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往往拘泥于课堂、书本,都是按照既定教学安排进行,带有明显的滞后性。微思政通过手机客户端、网络等迅速发布信息,相对于传统媒体更加快捷方便,同时形式上也更丰富,可以包括文字、声音、照片、视频等多种内容,传播速度快,影响较大,反应迅速。 [3]
  3.平等对话,贴近心声
  传统的思政教育给人一种“正襟危坐”和“高大上”不敢言的感觉,因为课堂存在的明显的距离感难以真正触碰到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微思政通过学生熟悉而乐见的快速、便捷、灵活的传播渠道,以大学生认同的方式,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以网络为平台与大学生互动交流。[4]
  二、微思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一)更新教育理念
  微思政使得虚拟的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相结合,更新了教育理念。教师和大学生能够在网络媒介平等对话、交流沟通,对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方法进行了改革,相对于传统思政照本宣科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再是有距离感的领导老师,而是网络上的某个代号或是称谓,但是具体真实地呵护大学生的成长成才。[5]
  (二)更新教育模式
  与传统的学校教育学生的模式相比,微思政更新了教育模式。微思政构建的微平台,使得各方面可以进行讨论交流,提出意见建议。各方面对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作用同样重要,都为大学生更好融入社会贡献了力量。微思政将社会、家长等资源整合到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教学中,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
  三、利用微思政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差异化分层次提升师生“微素养”
  “微素养”即人们面对新媒体的各种信息时的理解、评估、辨别是非等能力。无论是在校大学生还是高校教师,都需要提升微素养。对学生来说,要提升学生对信息的质疑、评估及思辨能力。可以将微素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课堂教学中,文本解读,辅以时事热点案例,帮助学生辩证分析问题。对教师来说,要注重提升创造制作能力。[6]
  (二)开发微产品,精细化构建思政“微内容”
  当前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需要高校思政工作者主动深入学生并了解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大学生的行为和表现中分析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中产生问题的真正原因,找出解决办法。应淡化说教,通过网络通讯技术,将声音、文字、图片等充分整合,创新思政微产品,如微视频、微电影、微课堂、微论坛等,实现微思政产品的影响。[7]
  (三)发挥骨干作用,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微力量”
  发挥学生干部的骨干力量,学生干部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要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带头作用,深入学生群体,获取学生的实际想法,给予学生干部更多机会和信任,从而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努力改变团学活动中的“二八”现象,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思政教育的各类微活动,微互动,而要回避20%的学生参加80%的活动的现象。[8]
  (四)联动化打造体验式“微平台”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需要我们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点出发,借助互联网各种平台为学生量身打造更多体验式“微平台”,以此为载体,通过线上线下联动,让学生能够通过亲身参与来激发自己的需求、审视自己的内心。
  四、结语
  习总书记曾强调,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从而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沈金萍.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我国网民达7.3亿[J].传媒,2017,(03):30.
  [2]朱宏胜,张玉.微思政在应对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比较优势[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04):119-120.
  [3]徐利颖.“微思政”在应对高校群体性事件中的比较优势[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6,24(06):18-20.
  [4]刘志红,王钰雪.“推送舆论”:高校思政教育新媒体化中的应用探究——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才智,2015,(25):227-228.
  [5]董海燕.红色微信:高校思政教育新媒体平台的启示[J].新闻战线,2015,(04):149-150.
  [6]别晓霜.依托微信公众号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探究[J].今传媒,2017,(03):21-23.
  [7]郑运旺.“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微思政”模式[J].红旗文稿,2017,(03):33-34.
  [8]唐艳.基于长尾理论的高校微思政工作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5(02):336-339.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