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8230 | 阅读:

作者:位京京
  【摘要】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屡屡发生,学校德育教育的缺失、社会监管不到位、家庭环境的影响,都成为校园欺凌事件发生重要原因。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初中校园欺凌属于普遍性问题,对被欺凌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将造成极大伤害。本文通过分析校园欺凌的特点及发生的原因,指出学校应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教学,确保德育教学内容的多样化,融入社会内容和校园欺凌案例,引导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校园 欺凌问题 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053-02
  纵观近年来发生的初中校园欺凌事件,无论是被欺凌学生还是其家人,都受到了非常大的身心伤害,同时也导致校园教学环境不和谐,对正常的教学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若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校园欺凌行为恐怕将会成为常态,对其他学生起到不好的引导作用。
  1.初中校园欺凌行为的特点
  对于校园欺凌行为而言,是指通过间接或直接的方式对他人进行伤害,通常会使用侮辱、暴力的语言,对他人进行恶意伤害,攻击的手段很多,例如戏谑、嘲笑、勒索对方,甚至对对方进行打骂。
  通过技术人员统计,对全国不同地区五千多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7%的学生经常被欺负,多数是遭到高年级学生欺负,有30%以上的学生被殴打,有20%的学生经常被勒索,还有40%的学生遭到学生的辱骂。通过对这些数据背后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是学校管理方面及学校德育方面的问题,同时也与家庭教育不到位有著直接关联。
  通过深入调查,校园欺凌呈现出一定的特点:例如这种欺凌具有普遍性,常见的欺凌行为有勒索、殴打、侮辱等,这些问题在很多校园中都发生过,如果没有及时对这些行为进行制止,这些行为就会反复发生。对于被欺凌者而言,其一般都是懦弱胆小,当受到欺凌之后也不敢将事件真相报告给家长或教师,进而造成恶性循环,被欺凌者反复受到伤害。欺凌行为具有不平衡性,被欺凌者和欺凌者之间一般都是力量悬殊的,多见于以大欺小,而以小欺大的事件都是偶尔发生,属于极为个别的案例。被欺凌者和欺凌者之间年龄差距较大,一般都是高年级学生欺凌低年级学生,其依靠自己更加强壮的身体对弱小群体进行欺凌。欺凌还具有隐蔽的特点,事件都发生在校园的一些隐蔽场所中,这样家长和教师就不容易发现,导致问题持续发酵。
  2.校园欺凌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2.1分析学校教育方面的问题
  在初中校园中发生欺凌事件和学校的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德育教育不到位,导致学生对其认识不清楚,当出现欺凌事件后不能主动和老师家长报告,进而不能对欺凌事件及时制止,最终导致欺凌事件愈演愈烈。另外,在进行德育教学时,由于教学方法不当,导致学生出现厌学心理,最终德育课教学质量不高。德育课程的缺失,使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学生会出现孤立、不自信的心理,为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2.2分析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
  当家庭教育不到位时,也会导致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很多家庭之间的经济收入差距很大,由于家长日常教育不到位,学生看到如此大的差距后,出现了爱慕虚荣的心理,使用各种手段去获得他人的金钱,进而演变为校园勒索。家庭本是一个温馨的场所,是学生庇护的港湾,但如果家庭生活出现不和谐,经常发生矛盾、争执、打骂,对孩子的心理和性格造成不良影响,就会使其走向校园欺凌的道路。很多家庭内部环境问题,导致孩子胆小懦弱,被欺凌之后也不敢告诉家长,最终陷入无人倾诉、无人求救的窘境[6]。
  2.3学生自身因素分析
  对于初中生而言,其年龄在13岁到16岁之间,其心智正在成长发育中,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制力,如果学生在校园中不注意约束自己,没有积极向上的精神,没有远大的追求,那么很容易成为校园欺凌的引导者,或者很容易受到校园欺凌事件的影响,进而也成为其中的一员,因此对于学生本身而言,应严格要求自己,将精力放到学习和生活上。
  2.4社会因素分析
  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很多家长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形成了追求功名利禄、爱慕虚荣的性格特征,在这种家庭氛围中很容易培养出叛逆、自私的孩子。由于一定的社会原因,很多家长没有经过系统性的教育,其自身素质不高,知识水平有限,因此在其思想观念中认为教育孩子都是学校的事情,自己只要负责孩子的日常起居,保证一顿三餐即可。另外,社会没有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经常出现打仗斗殴事件,学生在初中好学习和模仿,容易误入歧途。还有很多充满了暴力和血性的影视剧对孩子进行误导,导致他们对很多事情的认识不清晰,不能很好地分清好坏是非。
  3.面对校园欺凌问题的德育策略
  3.1对学生开展心理疏导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知,校园欺凌事件经常发生,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确保学生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必须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应定期聘请、邀请心理专家给学生上心理课,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同时对一些误入歧途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这一措施在实践应用中得到了理想的效果。例如在初一某班级中,教师发现课余时间后排的高个子学生对前排的学生进行骚扰,而且动作比较大,针对这一问题,及时对这名学生进行了心理疏导,以后再也没有发生类似的事件。通过心理方面的分析发现,很多欺凌他人的学生开始的动作并不大,但是由于没有明确的制止,导致其行为愈加嚣张,或者受到其他人的怂恿,开始只是娱乐、好玩的心理,但最终对被欺凌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3.2德育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
  学校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其根本目的是健全学生的人生观,进而以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而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环境,包括社会生态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文化生态环境。进行自然生态教学,让学生了解周围的花花草草,融入自然,陶冶情操,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还可以进行文化教育,分析社会中的不同文化,了解怎样接触不同文化的人群等,提高学生待人接物的能力。通过案例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有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实际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举一反三,正确处理。同时,德育教学中还应引入“好心遭讹”的案例、职业行乞者的案例等,以及花样百出的微信诈骗、电信诈骗等社会现象,让学生了解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情况,进而形成一种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受到伤害。在引入欺凌事件的案例时,应分析欺凌事件的发生的心理,讲解被欺凌学生的处理方法,例如如果发生在校园,要及时和班主任、教师、学校管理人员报告,心理不要有负担;如果在放学的路上,可以向路人、同学求助,或者给家长打电话,回到后一定要告知父母。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使其相信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教师都有能力解决这一问题。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