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旗一号”新增绿色身份证,核能行业新供汽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河旗一号”新增绿色身份证,核能行业新供汽结果出炉
2025年11月24日 07:31 来源:安全日报
本报讯(记者杜雨萌)11月21日,核能工业蒸汽供应公司收到“河旗一号”公斤核能蒸汽,经过准确计算。从海水到工业蒸汽整个生命周期和整个生产过程的碳排放填补了国内外行业空白,有助于提升中国产品的绿色竞争力。二是我国第二个核能供汽产业——中核集团旗下中核投资控股旗下的海南核电“合汽一号”,同时为中核产业合作示范区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相对“核启一号”相关成果的出炉和新项目的投产,标志着我国核能综合利用从技术示范进入了标准和措施的新阶段,构建了“热电联产”绿色生态链。其成果可在长三角、粤港澳产业集群进一步复制建立,为我国“双碳”战略提供量化、可复制的核能解决方案,彰显大国绿色责任。早在2024年6月19日,中核集团所属中国核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电”)投资控股的田湾核电基地“河七一号”核能工业蒸汽供应项目已正式建成投产。本次发布以项目投产一周年为核算周期,进行计算d 按照国内、国际碳足迹标准的量化标准。数据显示,核能行业供应蒸汽的碳足迹是燃煤热电联产蒸汽的1/600、天然气热电联产蒸汽的1/100。核能供汽比核电减排效果更显着,比化学蒸汽低碳优势更突出,比天然气、氢气更绿色。作为首个工业核能蒸汽供应示范项目,田湾核电基地“河七一号”核能工业蒸汽供应项目已稳定供应蒸汽一年多,累计为燃煤石化行业提供工业蒸汽48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7万吨、二氧化硫184吨、氮氧化物263吨。同时可减少碳排放70万吨以上每年发布石化基地指标,为地方政府打造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实施关键制造链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作为又一核能技术与工业需求深度融合的示范项目,海南核电“河旗一号”工程依托最大供汽能力为50吨/小时的1号、2号机组,为园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安全、稳定、清洁、低碳的能源保障。我国近期发布的《中国峰值碳中和行动》白皮书明确提出,核电是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我国始终要在确保安全的同时遵循核电有序发展,推动核能在清洁供暖、工业供暖、海水淡化等领域的利用。中核集团始终坚定不移确立绿色发展理念,继续发挥清洁能源主力军作用。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旗下上市公司中国核电现有在运机组26台,在建或核准建设机组19台,总装机容量4685.9万千瓦。 2024年,和之国综合指数满分的单位有22家,平均分99.13。清洁低碳能源发电量2163.49亿千瓦时。至2025年9月30日,并网电量1740.95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5.20%,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稳定可靠支撑。此外,中核集团还积极推进区域供热、工业蒸汽/供冷、海水淡化、核水生产、同位素生产等核能综合利用。为了比如,首座集成工业蒸汽供应的高温气冷堆和压水堆“江苏徐圩核能供热厂”获得国务院批准;福清核电蓝色产业园供汽项目已开工建设;漳州能源等单位正在积极开展研究论证,为下一步核供汽项目做好准备。
(责任编辑:朱晓航)